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能新作及创作心得(附点评)

(2016-03-17 22:13:42)
标签:

文化

原创

分类: 其他

http://s7/mw690/0039c8FLgy70bXgzNKm46&690

谢能心得

    在创作这幅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 》时,我注意到有些字是日常生活中少见的,加上这首诗字数上百,如果书写时不留意整体章法和字的排列,那么楷书工整连贯的特点会难以体现。我想起卢老师教导过: 练习楷书以《 九成宫 》为准,而学习《 九成宫 》不但要练字,也要学章法。所以在写这幅字时,我重温了《 九成宫 》的练习体会。

    从《 九成宫 》中的学习,我体会到欧阳询楷书整体布局的特点: 整齐划一而不失灵动活脱,一气呵成却不乏万千变化。所以练习这幅字时,我把注意力分别放在了笔画多和少的字上。因为在《 九成宫 》里我感受到笔画多的字,欧公倾向于写得笔画精细、疏密均匀,而笔画少的就偏疏朗而粗壮扎实。这样《 九成宫 》整体才呈现出一种精细与粗壮交相辉映却整齐均匀的美感。所以在这幅字的写作上,我尽量把 “十” 、 “半” 、 “白” 、 “中” 、  “石” 等字的笔画写粗字形写小,而 “爐” 、 “隱” 、 “驚” 、 “灑” 等字笔画就写得细密,以尽量避免远看时笔画多的字位置形成一坨黑而笔画少的字位置又形成一个空虚的洞那种参差不齐的感觉。

    在《 九成宫 》的练习中我还体会出欧阳询用笔笔法与其它碑文的一点不同,就是《 九成宫 》笔法大多是偏含蓄的,与《 虞恭公碑 》的露锋笔法有很大区别。从卢老师的欧体楷书圆润的笔画中我更深刻感受到这一点。所以《 九成宫 》每字既连贯一气又给人以无穷无尽的美感和韵味。因此在学习这一点上,我尽量使笔画呈现出 “圆” 避免 “方角” 的形态。

    由于这幅字是在四尺纯生宣上所写,纸张渗水使得落款小楷难以落笔,所以我也体会到,适应每种纸质也是练习书法的内容之一。学习书法实在是无止境的事,我要谨记前辈老师们的教导,并以他们孜孜不倦的态度做为榜样,继续学习下去。

 

点评:认真临习是出路

  

    我看了谢能的新作品,感到很高兴。和他以前的作品相比,显然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我们临习古人的经典作品,没有别的目的,就是要学到真本事。要做到此点,就必须老老实实向古人学习。

    谢能的这幅作品风貌除了和 《 九成宫醴泉铭 》原帖很接近,技法也比以前显得更加成熟了。这主要表现在运笔的技巧、结构的处理、章法的把握更显得老练了。我想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道理:

    一、学书出路在临摹。临摹关键在接近原帖,要做到形似

    能够做到形似,说明观察力、理解力以及控制力,能够做到协调一致。这不是一般的能力。这是每一个想提高的学书者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临摹古人的经典作品。不能够做到形似,说明还是不具备这种能力,还得加强训练,下很大的功夫。如果认为初学古人的字帖,没必要那么像,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就不属于我们讨论的问题了。

    能够写得跟古人作品很接近,甚至逼似,不要小看这种能力,不花费相当的时间、精力,不动脑子认真思索考,不吃些苦头、不挨点奚落和嘲笑,没点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一般能做到是不容易的。不信你就试试。

    二、可以看出谢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既写不好字,也写不出来

    所以,我点赞他,也希望有志学书者,第一临习首先要做到形似,通过形似达到逐渐提高能力。第二,坚持到底。

    相信谢能会有更大的进步,也相信我们能够从谢能的身上学到些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