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体会

(2015-08-08 10:24:24)
标签:

育儿

分类: 中南楷书作品
http://s7/mw690/0039c8FLzy6Ut3GLiIK26&690

被唐人张怀瓘誉为“瑶台婵娟,不胜绮罗”的褚遂良楷书,对于当下“激活”楷书创作不啻于一剂“良药”。最近我临习了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两通以后,有了一点粗浅的体会,尝试着在日后的创作中也做了一点用笔与以往不同的改变。

总的体会是褚遂良楷书用笔较之欧阳询、虞世南等初唐楷书大家要显得丰富多变,主要表现在:

一、由于笔锋运用得灵活,因此更加强调取势。像露锋、直锋、逆锋、藏锋无所不用其极,当然主要还是露锋取势比较多,间用一些隶书逆锋取势。欧体的笔画平实直接,提按不十分明显,含蓄饱满。褚体用笔细挺,笔画弧度较大,提按明显,粗细分明。

二、除讲求笔势之外,褚字加强了笔画书写过程中的抖笔(也有被称为“颤笔”),即用笔的起伏波动。这样书写每一笔画时由于手指提按、抖动增多而使得动作相对延长,笔画线条起伏粗细弧度出现变化。虽然线条丰富了,但是书写速度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当然有些笔画到现在我还搞不明白一笔分成两笔是怎么写出来的。

我个人认为,像褚字的笔画变化多,约束自然会少,比起欧阳询的法度规矩,学起来倒少了一些限制,容易放得开。然而,限制少,变化多,随意性的也就会多,规律性东西也自然不太好把握,很容易让人目不暇接,无从下手,乱了阵脚而学不成规矩。因此,不适合初学者临习。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太多又束缚手脚。你刚学会骑自行车敢撒开车把吗?因此有人把写楷书比喻成“带着镣铐跳舞”。

这是我最近借鉴褚字笔意写的《朱伯庐治家格言》(局部)。请诸位博友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