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体会

标签:
育儿 |
分类: 中南楷书作品 |
被唐人张怀瓘誉为“瑶台婵娟,不胜绮罗”的褚遂良楷书,对于当下“激活”楷书创作不啻于一剂“良药”。最近我临习了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两通以后,有了一点粗浅的体会,尝试着在日后的创作中也做了一点用笔与以往不同的改变。
总的体会是褚遂良楷书用笔较之欧阳询、虞世南等初唐楷书大家要显得丰富多变,主要表现在:
一、由于笔锋运用得灵活,因此更加强调取势。像露锋、直锋、逆锋、藏锋无所不用其极,当然主要还是露锋取势比较多,间用一些隶书逆锋取势。欧体的笔画平实直接,提按不十分明显,含蓄饱满。褚体用笔细挺,笔画弧度较大,提按明显,粗细分明。
二、除讲求笔势之外,褚字加强了笔画书写过程中的抖笔(也有被称为“颤笔”),即用笔的起伏波动。这样书写每一笔画时由于手指提按、抖动增多而使得动作相对延长,笔画线条起伏粗细弧度出现变化。虽然线条丰富了,但是书写速度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当然有些笔画到现在我还搞不明白一笔分成两笔是怎么写出来的。
我个人认为,像褚字的笔画变化多,约束自然会少,比起欧阳询的法度规矩,学起来倒少了一些限制,容易放得开。然而,限制少,变化多,随意性的也就会多,规律性东西也自然不太好把握,很容易让人目不暇接,无从下手,乱了阵脚而学不成规矩。因此,不适合初学者临习。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太多又束缚手脚。你刚学会骑自行车敢撒开车把吗?因此有人把写楷书比喻成“带着镣铐跳舞”。
这是我最近借鉴褚字笔意写的《朱伯庐治家格言》(局部)。请诸位博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