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净化论(869)佛说四十二章经(54)
(2024-07-26 15:28:29)
标签:
佛法赞评杂谈 |
(佛经原文接上)何者多力,忍辱最键。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宋真宗注:忍辱之人,不怀仇怨,如彼勇健多力之人,能拒强敌,内不怀恶,终为人所尊也。)
【海印赞评:世尊继续说道:什么力量最大?忍辱最为健壮。忍辱之人没有罪恶,必定被人尊重。宋真宗注释说,忍辱的人不怀仇怨,如同强健壮硕的大力士,能够抵抗强敌,却没有任何的恶意对人,终将会被人尊重的。忍辱,是指忍受侮辱恼害而没有恚恨。一般的人,有忍辱之心
的不多,例如我们赞扬苏轼豁达大度,“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岂知他是东坡居士,深得佛法忍辱精髓。他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他曾身陷囹圄,险被杀头,又被流放海南,先所议论张良曾在博浪沙有锥击行为,后被黄岐老人教诲授书,终成汉初三杰之一。他与张良一样的忍辱做派,将宣扬忍辱的《留侯论》送进《古文观止》中,成为一颗千古闪亮的巨星。忍受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这样的忍耐对自己极为重要,成为六度中的忍辱波罗蜜。释迦牟尼佛自己说,曾在因位上为忍辱仙人,修忍辱之行,有一世时被歌利王支分身体,有诗赞叹“我师得见燃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圣经》记载,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没有喊叫辱骂,没有任何嗔恨之心,只是悲悯那些造恶作孽之人,犯以杀害之罪跌入地狱,在无尽苦海轮回受苦。一念瞋心起,万扇障门开,嗔恨让自己跌入恶道,惟有忍辱让自己多福,所以圣贤都以忍辱唯尚。《维摩经.佛国品》说:“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佛的相好庄严,是从忍辱而来,这是最多力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