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心净化论(798)观佛三昧海经(312)

(2023-04-21 17:25:35)
标签:

佛法

赞评

(接上)如是坐时,入深禅定无量境界诸三昧海。但于心中出息入息念念想想相续不绝。于一心中运其心意作无数供具云,上供诸佛,下施一切。作是念者,名学普施。此想成时,渐渐减少诸烦恼结,观法无二相。无相力故,当得甚深六波罗蜜。
【海印赞评:这样静坐之时,进入深深禅定无量境界诸三昧海。只是这时心中知晓呼吸出息入息,如同念念想想的念头相续不绝。此时将心制于一处,运作心的意念想象出无数供具云,向上供养一切诸佛,向下施予六道众生。能够这样想的,叫做学习普遍布施。这个观想成就之时,就会渐渐减少种种烦恼结使,观察法的本体并无二相。因为没有相力缘故,修行当得甚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释迦佛在这段经文中,提到“入深禅定”“当得甚深六波罗蜜”,那什么叫做“深”“甚深”?即法之幽妙谓之深,深之极谓之甚,甚深的大白话,就是很深的意思。甚深有五种意义。一义甚深,说如来所证种智性之意义,微妙不可思议也。二实体甚深,说如来所证实相之理体,不空不有,非如非异,不可思议也。三内证甚深,说如来所得之一切智,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也。四依止甚深,说如来所证真如之法体,遍于一切处,无染无净,不变不迁,不即不离也。五无上甚深,说如来所证之无上菩提,非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能思议也。这里提到种智性,一切智,无上菩提等,都是属于如来智慧范畴,由此可知如来智慧甚深,不是我们用妄心可去揣测,也不是我们大话连篇就可得道。有一次在交流中,有人提出静坐枯禅问题,我便询问平时如何静坐,他说还不会静坐,只是听人说了而已。自己没有实际静坐过,很难知晓静坐中的实际,更别说入深禅定无量境界诸三昧海。我们在修学佛法中,既要学习法理,又要修炼法行,还要证悟法智,诚如观世音菩萨提出的“闻、思、修”,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