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净化论(789)观佛三昧海经(303)
(2023-03-06 19:33:03)
标签:
佛法赞评 |
(接上)这时,十方佛广为行者各说相似六波罗蜜。闻是法已,于初地下十心境界无有疑虑。见此事者,必闻诸佛说般若波罗蜜第一义空,心不惊疑,于诸法中得入空三昧。是名相似空相三昧。
【海印赞评:这一段经文涉及不少概念,可能有点难懂。如果是初来的读者,需要翻看一下前文,前后贯通就会觉得不难;如果是老朋友,相信阅读水平已经大为提升。什么是相似六波罗蜜?所谓相似是菩萨阶位的名称,如相似觉、相似即、相似位等,相似六波罗蜜虽为有漏,然似可断无明而具无漏智,故叫做相似六波罗蜜。每个行者听法时候,都会觉得佛陀是在专门为我说法,因而对初地下十心境界没有疑虑,有了专信之力。所谓初地,是指菩萨乘五十二位中十地之第一,叫发心住;大乘十地第一地叫欢喜地。十地亦叫十住,入理般若名之为住,住既是境界又是生功德处,故而叫做地。求道求菩提发心之后,就会生欢喜心,因而对初地下十心境界无有疑虑。这里说的十心有两种。一是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是指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沉浸在烦恼之中,为烦恼所沉醉,于是对一切法都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于生死也。(二)外加恶友。是指诸众生内具烦恼,外面碰到恶友煽动邪法,于是更加迷惑于我执而无法开悟,故而无法修持善业,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三)善不随从。是指众生内外恶缘都具备,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对他人所作善事无心随喜,因此而流转于生死也。(四)三业造恶。是指众生放纵自己身、口、意三业,起杀盗婬妄贪嗔痴等,无恶不作,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五)恶心遍布。是指作恶虽然不广,但恶心遍布一切,处处想要恼害别人。(六)恶心相续。是指只生恶心,增长恶事,昼夜相续,无有间断。(七)覆讳过失。是指众生对所作的恶行,忌讳别人知晓,掩盖掩饰文过饰非,没有悔改之心,因为这个而流转在生死之中。(八)不畏恶道。是指心性阴狠,不怕戒律,于杀盗淫诸恶事无所不作,因之流转于生死也。(九)无惭无愧。是指上不惭天,下不愧人,无羞无耻,寡廉鲜耻。(十)舍无因果。是指没有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不知取舍善恶因缘,如何回避善恶果报,因之而流转于生死也。二是逆流十心。(一)深信因果。(二)生重惭愧。(三)生大怖畏。(四)发露忏悔。(五)断相续心。(六)发菩提心。(七)断恶修善。(八)守护正法。(九)念十方佛。(十)观罪性空。每一种顺流心、逆流心,都可以说很多,这里因为篇幅简要提及,且容以后再作论述。经中释迦佛说,这时行者因为对十心境界心不惊疑,于是得入空相三昧。什么是空,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或者叫做理体空寂。没有诸相叫空,没有起灭叫寂。诸法皆空的相状叫空相,因缘所生之法,没有自性,就是空的相状。真空的体性名为空相,著名的《心经》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行者由此进入禅定空相三昧,既是进入境界,又是住于生功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