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作家硕士班”能培养出作家吗?

标签:
作家北师大人才培养 |
分类: 七嘴八舌 |
http://s2/mw690/0038Z7Ougy6NniT02Qh21&690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专业首届10名学生今年9月入学。研究生院招办工作人员介绍,此专业为学术硕士,10位学生全部来自全国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所学的专业也各不相同,有文学专业,也有计算机、法律、医学专业。
除了院内导师外,学校还请来李敬泽、格非、严歌苓、李洱、欧阳江河与邱华栋等知名作家担任作家导师,他们每人带1至2名学生。要求学生在读期间能够创作和发表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学位论文须选择与文学创作研究有关的论题。为了强化学生的创作力,学校增设了“当代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课程。
据了解,此前,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但直接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培养作家”的,北师大还是第一家。此专业被媒体报道后,立即引发诸多质疑,不少人认为,作家写作靠的是灵感,好作家是不能培养出来的。
http://s11/mw690/0038Z7Ougy6NniXaeO6ba&690北师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柠教授担任这个专业“文学写作实践课”的老师。张柠表示,没有人规定中文系不能培养作家。这个专业在招生时就进行了特别的甄选,他说,这批学生通过国家研究生考试后,学校组成了以作家为主体的面试小组,要求学生带着作品来面试。因此,录取的10名学生尽管专业各自不同,但都一直从事创作,“专家们觉得有潜力才录取进来”。
作家能否被培养?这一问题引起争议。
@心系绿茵:作家难道是能一堂课一堂课教出来的?如果真能这样,我国一年是否能批量生产出成百上千的作家?
@lq7334:作家需要经历,需要视野、足够的文学底蕴等等,怎么是一个大学能够培养的?
@金菲飞99028:个人认为创作还是天赋创作为主,培养出来的“作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
@弄什么当饭吃:作家要的更多是生活,是经历,教,也只能是技巧吧!
http://s14/mw690/0038Z7Ougy6NniZq0SV4d&690@南京学者薛冰:古今中外,一家两代、三代都是作家的情况是极少数的,鲁迅、茅盾、巴金等都是有名的作家,但他们的儿子却不是作家,父子一起生活很多年都培养不出作家来,更何况是开设专业请作家来教呢?仅仅通过专业学习就想把一个没有创作经验的人培养成作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吴有水律师:作家是专业培养得出来的吗?那只能培养写手!
@沙特杨:有什么不可以,大学的作用就在于此:不在于培养特定方面的人才,而是造就各方面的人才。
@尘埃_22618:如果课堂是厂房,老师是机器,学生是材料,完全可以。至于合格与不合格,社会大市场说了算。
@网易南京网友:作家需要天赋灵感,更需要学习练习和良好的创作环境,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写作平台,感觉是好事。大学教不出作家,却可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