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预防要点
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我国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大肠癌早期易“隐形”,大部分民众也没有癌症早筛的习惯,目前临床上接近80%的大肠癌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大肠癌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基本实现治愈。
1.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2.大肠癌的蛛丝马迹
排便习惯的改变:
便频、腹泻或便秘,有时腹泻和便秘交替、里急后重、肛门坠胀,并常有腹部隐痛。
便血:
便血是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血便的颜色可以为鲜红色、暗红色、柏油样或黑褐色。
大便形状改变:
当直肠、肛管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常使大便的外形发生改变,表现为大便变细、变形等。
腹痛和腹部不适:
也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多见于右侧大肠癌。表现为右腹钝痛,或同时涉及右上腹、中上腹。因病变可使胃结肠反射加强,可出现餐后腹痛。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时,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肠梗阻症状:
一般是晚期结肠癌的表现。当肿瘤生长至相当体积阻塞肠腔或浸润肠壁引起肠管狭窄时,可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症状。
3.早期发现大肠癌的办法
高危人群应该从40岁起,每3~5年进行1次大肠癌筛查。其中有家族史的人,建议前往正规的肿瘤中心诊治。对于非高危人群,建议从50岁起,每5~10年进行1次大肠癌筛查。50岁以下也应该每2~3年做1次肠道检查。
4.大肠癌预防建议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