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血糖的预防

(2023-08-03 09:21:49)
标签:

健康

健康指南

01
血糖控制应个体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也应个体化

良好的血糖控制对微血管有长期益处,推荐采用最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作为血糖控制目标,但需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疗效的最大化和低血糖风险的最小化。应尽可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通常定在7.0%以下。实际上,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往往仍高于推荐水平,但最终对患者仍有明显的长期益处。而对糖化血红蛋白很低的患者,则应注意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对病程>15年、有感知低血糖病史、严重伴发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较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9%是可以接受的。

02
自我血糖监测

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对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加有绝对必要性。严格的自我血糖监测记录,可帮助发现是否存在低血糖的发生。对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要每日至少3次自我血糖监测,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如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

对在自我血糖监测下使用降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出现无法解释的严重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夜间低血糖、无法解释的高血糖,特别是空腹高血糖、血糖波动大的患者,以及血糖监测效果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始终不达标者,建议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此外,还应考虑各种已知低血糖危险因素,如进餐和加餐的时间和量,运动的安排及酒精的作用,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不低于4mmol/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