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痛的治疗

标签:
健康健康指南 |
1
治疗原则
器质性疾病:对于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慢性腹痛,在明确诊断后需要治疗原发性疾病。例如,给予抑酸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应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缺血性肠病;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等。部分器质性腹痛患者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合理应用镇痛药物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腹痛症状,例如慢性胰腺炎。部分患者通过内镜或手术治疗才能解除疼痛,包括胆石症、肠梗阻、恶性肿瘤等。
功能性疾病:以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为代表,功能性腹痛患者大多表现为顽固性腹痛,反复就医,甚至多次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目标不是完全能够解除腹痛症状,而是教育和引导患者适应慢性疾病,在认知病情的基础上逐渐改善症状。
2
疼痛治疗方案
对症治疗:疼痛的对症治疗方面,镇痛药物对某些器质性疾病有效,例如慢性胰腺炎等。应用这类药物须遵循WHO的疼痛三阶梯治疗原则:类用药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对乙酰氨基酚,后者不良反应较非甾体类抗炎药更少;类用药可选择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类用药可考虑强阿片类药,但应控制剂量,注意不良反应并避免成瘾。阿片类镇痛药不仅有成瘾的可能,还可能引起胃肠动力障碍(便秘、恶心、呕吐),甚至诱发麻醉剂肠道综合征而加重腹痛,故除非是恶性肿瘤等终末期疾病,否则应尽量避免用于慢性腹痛的患者。上述镇痛药物对于慢性特发性腹痛往往收效甚微,因为慢性特发性腹痛的疼痛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异常导致。
慢性特发性腹痛的治疗:初治的慢性特发性腹痛患者应在消化或心理专科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可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目前对此症的首选药物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最常用的治疗器质性或功能性疼痛综合征的药物,包括阿米替林、丙咪嗪、多虑平和地昔帕明等,镇痛作用可能与抗焦虑作用无关。给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易激惹、便秘、尿潴留、低血压、口干、失眠等。
综上所述,慢性腹痛病因众多,复杂多样,其中功能性疾病占大多数。高质量病史和查体以及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是诊治慢性腹痛的关键。功能性疾病所致慢性腹痛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关系密切,中枢神经系统疼痛调节机制障碍是主要的发病原因。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正确应用药物、内镜、手术及心理治疗等方法,可望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