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家中药物请妥善保管

标签:
健康指南 |
分类: 养生保健 |
临床案例:
2岁的孩子悦悦,和往常一样,和爷爷奶奶看完电视就吵着说困了要睡觉,过了10分钟奶奶进屋查看,悦悦呕吐到了床上,怎么喊也叫不醒。等把爸爸叫回家后,一家人急匆匆的把孩子送到急诊科,医生发现孩子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同时呼吸已经不规整了,病情异常危重,立即将孩子收住到了重症监护病房。
医生们给孩子做了颅内CT,影像没有改变,排除了颅内感染;一家人回忆说中午一起吃饭,也没吃什么特别的食物,吃过饭孩子还是好好的,排除了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各种情况都考虑了,连见多识广的ICU大夫也毫无头绪了。
结果,孩子爸爸随口说的一句话,引起了医生的警觉:“悦悦的爷爷身体不好,经常吃药,药物都放在床头柜里。”
会不会是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
让医生们惊讶的是,爸爸从家里提了两大袋子药物过来,都是爷爷的日常用药,平时图方便就都堆在床头。包括爷爷吃的那些降压药、抗精神失常药、还有很多根本叫不上名字的中药等。
医生将孩子的的胃液、血液和尿液连同爸爸带来的药物一起送到预先联系好的中毒控制中心检测。
很快,结果回来了:孩子的体液中均含有氯氮平的成分!血液中药物的浓度比中毒剂量高了近2倍,洗胃液中含有的浓度竟然超过了20多倍!
而氯氮平的药盒中也少了几颗药物,诊断终于明确,让整个ICU里的医生都感到困惑的谜团终于解开:孩子昏迷是因为误服了爷爷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在儿童急性中毒案例中,药物中毒占首位超过50%。
导致误服药物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家长对药物保管不严,导致儿童误服;另一个则是粗心的家长给孩子喂错剂量,甚至按成人剂量喂给孩子,导致药物过量。
这样的案例绝非偶然,但并非每个孩子都有悦悦这么幸运,有的孩子因为误服大人的药物,送到医院也没能抢救回来,有的还没来得及送到医院就已经失去了生命。
临床上最常误服的是:
心血管疾病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老人放在家里的降压药或抗心律失常药,一旦被孩子误服常常会造成严重的低血压甚至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精神类药品
这类药物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孩子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蟑螂药或者老鼠药
这些药品多有鲜艳的颜色,容易吸引孩子,被当做糖球,一旦服用,后果不堪设想。
清洗剂
很多家长在使用后剩下的不舍得丢,为了图方便,经常装到空的矿泉水瓶子里,结果一不留神就被孩子当矿泉水喝了。
所以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药物。用药后,家长应该把瓶盖拧紧,不要图省事随手一放。如有一定贴上标签,放在专门的地方。同时教育孩子一定不要在外面随便捡地上的食物吃。
版权声明:本文为《健康指南》(微信号:jkzn1988)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前一篇:5种生活方式不利于预防癌症
后一篇:冠心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