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道题,测出你“隐形盐”吃多了没

标签:
健康指南隐形盐 |
分类: 养生保健 |
文/子泉
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个大家都知道,有很多人已经开始“降低盐值”,但效果似乎不太好。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每人每天平均食盐的摄入量为10.5克。尽管比2002年下降了1.5克,但仍然远远高于建议的6克摄入量标准。
你和家人有没有吃盐过量的危险呢?不如按下面的10个问题,测试一下你的“控盐智商”有多高吧!(基础分为10分)
是否喜欢吃带咸味的主食?
比如:各种饼、花卷、拉面、方便面、小面、炒饼、炒饭、以及皮蛋瘦肉粥、鱼片粥等。
喜欢吃,-1分;不喜欢,不扣分。
主食加工品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盐,除了防腐和调味外,挂面、拉面、饺子皮等面制品中加盐还是为了提高“筋力”,更有嚼劲。
2013年之后,我国已经强制实施食品营养标签法规,每个产品包装上都有营养成分表,其中都要求注明钠的含量。
在购买加工主食品时,最好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看看在同样重量下,产品的钠含量有什么不同,就能在同类产品当中,找到那些美味同样浓郁、含钠量却比较低的产品。
是否喜欢吃加工肉制品?
比如:咸肉、火腿、培根、香肠、灌肠等。
喜欢吃,-1分;不喜欢,不扣分。
在加工肉制品中加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防腐,因为高盐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二是改善品质,盐有助于提高肉制品的保水能力。这些产品的盐含量真的非常高,比日常家庭烹调的口味都要重。
只能偶尔吃,比如每个月只吃两三次,或者周末、假日、年节时享用一下,而且一定要配合不加盐或少盐的食物一起吃。
是否爱吃“高盐值”零食?
比如:薯片、锅巴、话梅、蜜饯、甘草杏、鱼片干、鱿鱼丝、肉松、牛肉干、调味坚果以及豆腐干、辣条、麻辣豆腐等咸味小零食。
喜欢吃,-1分;不喜欢,不扣分。
这些食品中往往要添加食盐用来调味或防腐,是零食中的“含盐大户”。
比如甘草杏的盐含量高达6.54克/100克,只要吃一袋,一天的盐都够了。
吃饭时是否喜欢加“下饭菜”或调料?
比如:榨菜、腌菜、酱菜、酱豆腐、香辣酱等咸味小菜。
喜欢吃,-1分;不喜欢,不扣分。
用餐时,在有咸味的菜肴之外,还喜欢用各种酱菜等咸鲜味调味料配着吃“提味”,或者再额外加点,而不是用它们来替代菜里的盐。
这些咸味小菜和调味料中都含有不少盐,比如各种佐餐调味酱中的盐含量高达5%~8%。此外,豆豉、蚝油、海鲜汁、虾皮、海米等配料,也都含不少盐。
假如菜肴当中使用这些调味料,就要相应减少食盐的量,甚至不放食盐。
经常吃甜咸味的菜肴或食品?
比如:糖醋里脊、京酱肉丝、鱼头泡饼等味道特别浓厚的菜肴,以及加糖的红烧肉、侉炖鱼等。
喜欢吃,-1分;不喜欢,不扣分。
在大量盐的菜肴中,如果放点糖,就会让人感觉到不那么咸。问题在于,这类咸中带甜的食品,会哄着人们不知不觉地吃进去大量的盐。
此外,甜饮料、冷饮、甜点等甜味加工品中往往也含有少量的盐,应该尽量远离。
经常喝咸味的汤,喝起来一碗都打不住?
咸汤:就是有咸味的汤。
喜欢喝,-1分;不爱喝,不扣分。
按照多数餐馆的烹调咸度,汤的含盐量在0.5%~1.0%之间。如果在菜肴之外,每餐加喝一碗汤(约200毫升),按较低含盐量0.5%计算,每日喝2碗汤,就等于多摄入食盐2克(一天盐摄取量的1/3)。
所以,在外就餐时尽量少喝汤,直接喝白水或茶;自己熬汤时要少放盐。
做菜时习惯先放盐,做凉菜时先用盐腌一下再拌?
先放盐,-1分;后放盐,不扣分。
要达到同样的咸味,晚放盐比早放盐用的盐量少一些。
这是因为,人体味蕾上有咸味感受器,如果晚些放盐,盐分尚未深入到食品内部,但舌头上照样感觉到咸味。
如此,就可以在同样的咸度下减少盐的用量。
经常在放了盐或酱油之后再加鲜味剂?
比如:味精、鸡精。
经常放,-1分;不常放,不扣分。
鸡精的钠含量大概相当于盐的一半,味精相当于盐的三分之一。
如果放味精,要酌情减盐,先放一半盐,再加味精。或者干脆用有鲜味的酱油来替代盐
鸡精。
是否经常吃外卖?
经常吃,-1分;不常吃,不扣分。
人们在吃外卖时感觉味道很“足”,比家里的饭菜“过瘾”。
这是因为放的盐和增味剂(味精、鸡精、酵母水解物等)更多,也就导致吃下去的钠(盐)非常多。
吃火锅、饭卷、蘸酱菜时,是不是喜欢加很多蘸料?
是,-1分;不是,不扣分。
虽然火锅、饭卷、蘸酱菜等食物本身含盐量很低,但蘸料往往都是高盐食物。
蘸料尽量少蘸一点,吃的速度慢一点。
此外,不妨尝试在蘸料里多放些醋,甚至少量放一点芥末、鲜辣椒等,用它们的刺激性风味来替代盐对味蕾的刺激,让不那么咸的菜肴也显得比较好吃一些。
怎么样?最后你的得分是多少分呢?分数越低,您日常盐摄入过多的风险越大,应当早一点改变饮食习惯了。
同时,聪明的你也应该看出来了,这十道题在测试你的同时,也在告诉你如何减少盐的摄入。
版权声明:本文为《健康指南》(微信号:jkzn1988)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前一篇:病人易发怒必然有缘故
后一篇:牙齿酸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