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从来不掏耳朵,却不会被耳屎堵死?

标签:
健康指南耳屎杂谈 |
分类: 养生保健 |
文/木子家
有时,我们会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来形容一个人“耳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爱掏耳朵,越掏耳屎越多。有些人基本不掏耳朵,可还是干干净净的,难道不会被堵死吗?
即使不掏,耳屎也会掉出来
其实人类学会掏耳朵,找到合适的工具,只是很短的时间,在几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中根本不值得一提。而且不是所有动物都有人这么灵巧的手和工具来掏耳朵的。
耳屎能被自动排出去,是一种生物进化功能,否则咱们的老祖宗无一例外的都是后天耳聋患者了。
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移向耳道口,累积到一定程度,然后通过咀嚼、说话、打哈气等下颌关节的运动,在外耳朵形成一股往外推的力量,耳屎不断向外蠕动着,变干、变薄并掉出来,且通常不会被人类注意到。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
有些人为什么要掏耳朵?
从理想状态上讲,人应该是不用掏耳朵的,外耳道内的耳屎应该能自然排出。
当然了, 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比如,长期戴耳塞式耳机、助听器或耳塞都可能影响耳垢的规律性排出。耳垢太多、太干或太黏都会导致耳垢堆积。
习惯因素
小时候趴妈妈腿上,上理发店洗头、掏耳朵已成为一些人的必选项目,眯着眼睛,任凭人拿着棉签往耳朵里转,发出“嗦嗦”的声音,的确是件很享受的事。可时间一长,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对劲了,外耳道开始发炎,有时甚至还有黄色的液体流出。
外耳道炎症
就现在的人而言,之所以掏耳朵,主要原因一个是外耳道炎症,特别是霉菌诱发的、有免疫背景的外耳道慢性炎症(主要症状是外耳道搔痒,和外耳道内环境过度潮湿显著正相关)。
特异体质
一些先天“油耳”体质的人,会分泌一种不容易排出、蓄积在耳朵里的油性耳垢,比较会造成耳道阻塞发痒,影响听力,需找及时清除。不过这个占少数。
如果你不是这三种情况,那么不掏耳朵是完全不会影响健康的。
一味掏耳朵,弄巧成拙
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另外用棉签或手指头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
耳屎没那么烦人
人的外耳道有一种腺体叫做耵聍腺,会分泌一些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学名称作耵聍,其实就是人们俗称的耳屎。
这种物质分泌出来后一般遇空气会变干燥薄片,能黏附外来的灰尘、飞虫等,对外耳道皮肤可起到保护作用。
后一篇:小便泡沫多是如何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