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指南抑郁症杂谈 |
分类: 养生保健 |
文/木子佳
想必各位这几天已经看到乔任梁突然去世的新闻,不需要我再重复一遍了。有传言说是SM(性虐待)进行窒息意外死亡,而后官方解释说他其实是抑郁症自杀。呼吁我们尊重死者,死者为大,别再妄自揣测死亡原因了。
我听到的最多的说法是,他怎么可能是抑郁症呢?正值花样年纪,镜头里阳光温暖的一个男孩,确实很难让人把他和重度抑郁挂钩。
韩寒第一时间发布的微博,“你也许并不明白抑郁的人对世界的绝望,人前欢笑的人未必关起门来也快乐。”
这正是抑郁症不为人知的一面,欢笑与人,悲伤独享。
最幽默的人,也许是最抑郁的人
大家还记得2014年8月11日,美国著名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在加州的家中自杀的事情吗。
喜剧演员往往在生活中很沉闷,有人说即使是这种反差,也不能说你得了抑郁症就自杀啊?像罗宾威廉姆斯63岁的人了,经济上很富足,人生境界上也应该事事看透了,而且演员生活嬉笑怒骂什么都有了,怎么会想不开呢?
幽默大师卓别林,变相怪杰金凯瑞,到憨豆先生艾金森,很多喜剧明星被抑郁魔咒所困。
拿咱们国内著名的喜剧演员周星驰来说,虽然没有诊断为抑郁症,但感觉生活中他是个快乐不起来的人,经常眉头紧锁,顶着一头花白发。无厘头的表演越放得开,生活中表现越拘谨。好像给大家带来的欢笑越多,生活中的他就越孤单。
小崔、葛优也是抑郁症患者
如果说这类外国喜剧大师没有说服力的话,那国内最有名的是崔永元。
小崔的《实话实说》幽默感十足,可他偏偏得了抑郁症。小崔说过多少次,说抑郁症太可怕了,整晚睡不着,等到有困意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他经常站在窗口往下看,说我跳下去该有多好。
小崔说,他和赵本山、宋丹丹演的小品《小崔说事》里,二人转扭手绢这个动作,他总是做不好。一做不好他脑子就想,我还不如死了得了。这些都令很多人不解。这样一个智慧又幽默的人物,他也经常会因为抑郁症想到死。
再说一个人物,葛优。他的冷幽默是出了名的,但生活中却很少主动说话,甚至显得很呆很木讷。他也得了抑郁症,他说跟崔永元一见面俩人就交流,最近吃什么药呢,疗效怎么样啊。
人的情绪,总需要有一个出口
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动不动就哭天抹泪的,我可怎么活啊?可实际上,她并没有往心里去。哭就是一个宣泄的通道,不良情绪已经排走了。喜剧演员最缺的就是这个。有人说他可以乐嘛,其实不然,因为他本身就是搞笑的。卓别林有句话说的有道理,他找大夫去看他的抑郁症,大夫说,你找个小丑看看表演就好了,卓别林说,我就是小丑。这说明什么?他对搞笑艺术太熟悉了,很难有一种形式把他逗乐。所以,喜剧演员发泄的通道要比普通人窄很多。
为什么演员群体会有这么多人抑郁?
演员要进入各种各样的角色,体验不同人生经历和内心反差,他受到情绪上的刺激,要比普通人大的多。所以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有这样一种倾向,因为他要入戏。
举个例子吧,梁朝伟,曾经有一段时间演王家卫的戏,进了戏之后出不来,戏拍完都几个月了,在家里经常哭,举止疯癫。最后好朋友周润发给他出了个主意,说我告诉你怎么摆脱抑郁症,你第一时间把电话换了,离开原来拍戏的地方,不要跟剧组任何人联系,这样经过一个月的调整,你肯定能回来的。如果你还跟剧组联系,你始终会条件反射的想到拍戏的一切。梁朝伟就是按照这个方法,一步步从早期的抑郁症状态解脱出来。
往深了说,文艺心理学里有一个常识,说每个人根据体液分泌的不同,分成四种心里类型: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
1.胆汁质——就是有点火就能着的,奔放狂野的人;
2.多血质——就是灵活多变,心眼特别多的,爱好广泛,反应敏捷的;
3.粘液质——就是相对有点闷,特别适合艰苦工作的,稳重细致的人;
4.抑郁质——就是敏感脆弱,容易被打动的人。
为什么容易被打动呢?如果你不经常被东西打动,你演的东西怎么可能打动别人呢?
所以抑郁质心理特征的人,是非常适合当演员的。所以,演员里面,抑郁质的人相对多。
抑郁症不是明星专利,普通人也要排查
抑郁症以它悄无声息的姿态吞噬着每一个患者的求生意志,像个隐形的杀手。尤其是在高压环境下的娱乐圈,看似光彩照人、风光无限的明星们,这些年传出的自杀新闻层出不穷。
但抑郁症并不是明星们的专利,名人由于经济条件较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治疗。人人都可能有压力,还有很多很多数不清的人因为抑郁症饱受折磨甚至自杀。
灿烂背后每个生命都不容易。希望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不要轻视心理方面的疾病,如果不良情绪反应严重,不要讳疾忌医,应该及时去看医生,以便得到科学的建议和及时的治疗。
抑郁症自评量表
后一篇:那些能让孩子长高的传言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