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养生保健 |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1609473916832863647_xg.png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科主任医师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又称节段性肠炎。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回肠和结肠最为常见,肛门病变也较多。本病在欧美多见,近十余年国内发病率显著增加。
克罗恩病起病隐袭,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容易被忽略。虽然多见于青年人,但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所以特别提醒广大中老年人,要加强对本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一、克罗恩病的症状
克罗恩病常为慢性、反复发作性,临床表现多样,与肠内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以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缓慢起病,病程常在数月至数年以上。活
1.腹泻
2.腹痛
3.发热
4.腹部肿块
5.便血
6.并发症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201407282103461018_xg.jpg
二、肠道的病理变化
克罗恩病是贯穿肠壁各层的增殖性病变,并侵犯肠系膜和局部淋巴结。病变主要局限于小肠末端回肠和结肠,常为回肠和右半结肠病变。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形成期、狭窄期和瘘管形成期(穿孔期)。急性期以肠壁水肿、炎变为主;慢性期肠壁增厚、僵硬,受累肠管外形呈管状,其上端肠管扩张。肠黏膜典型病变有:溃疡、卵石状结节、肉芽肿、瘘管和脓肿。如病变穿透肠壁,经腹壁或肛门周围组织而通向体外,即形成外瘘管。
三、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
免疫反应、肠道细菌、遗传因素,是该病发病的共同致病因子。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异常,一些淋巴细胞具有毒性,能杀伤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形成炎性溃疡。若切除病变的肠段,细胞毒作用亦随之消失。近年来还发现某些细胞因子、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与炎症性肠病发病密切相关。发病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和家族聚集性,提示本病存在遗传倾向。感染在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四、主要检查方法
1.内镜检查
2.全消化道钡餐检查
3.CT 和CT小肠造影检查
4.血液学检查
五、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目前,克罗恩病的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包括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生物制剂等。活 动期克罗恩病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应充分评估疾病活 动的严重性、部位、病程、既往药物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无肠外表现及并发症等。根据病情的轻重、不同病期和病变部位,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
自199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用于治疗中、重度及并发瘘管的克罗恩病以来,该病的治疗效果发生了较大变化,早期直接使用生物制剂,可迅速控制病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2786001_221501503000_2_xg.jpg
2.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作为克罗恩病整体治疗中的一部分,其作用无可替代。营养支持不但能够治疗和预防克罗恩病所造成的营养不良,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还能诱导疾病缓解。对于青少年患者而言, 肠内营养可以单独应用缓解本病。病人需要加强营养、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必要时可输血、血浆、白蛋白、复方氨基酸,甚至给予“要素饮食”或静脉内全营养。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叶酸以及铁、钙、锌、铜、硒等元素。锌、铜、硒是体内酶类和蛋白质的组合成分,具有保护细胞膜作用。
在营养方式的选择方面,首选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肠内营养,仅适用于那些有肠内营养禁忌证的病人。
3.外科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仍不能代替外科治疗,半数以上的病人最终仍需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合并消化道梗阻、穿孔、消化道瘘、腹腔脓肿、难以控制的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来说,外科治疗不可避免。随着腔镜手术、微创手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减轻了外科治疗带给病人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后患者如不进行维持治疗,3年的复发率高达80%~100%。所以患者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坚持长期治疗及随诊。
(以上文章版权属《健康指南》杂志社,如若转载,请标示作者及来源)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xmtb.jpg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nvmde-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