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疾病防治】应对沉默的杀手——丙肝

(2014-11-04 09:44:57)
标签:

杂谈

分类: 养生保健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titu1.jp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  罗学宏

  何为丙肝

  丙肝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在肝炎家族中排行“老三”。在我国,每100人中约有3人曾感染过丙肝,近九成漏诊;75%~85%急性丙肝会转为慢性;10%~30%发展为肝硬化;3%~10%可演变成肝细胞癌,且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我国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2%,即约有400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丙肝死亡率在我国所有传染疾病中排在第五位,它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沉默杀手丙肝,危害不容小视

  丙肝是一种危害大、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的病毒性肝炎疾病,而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临床表现为:

  1.症状隐蔽,不易察觉:丙肝症状隐蔽、潜伏期长,其症状类似胃病。80%的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仅有疲倦、乏力感,往往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有调查发现,丙肝高居传染性疾病高位,平均每100人中约有3人曾感染过丙肝。而就诊率只有10%,被喻为“沉默的杀手”。

  2.丙肝比乙肝危险高:丙肝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速度比乙肝病毒快一倍,重叠感染率和病死率较之乙肝更高。

  3.慢性丙肝更易癌变: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约75%~85%的患者演变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有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3%~10%可演变为肝细胞癌。

  4.丙肝的传染性高: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其传播途径和艾滋病一样,一般不会通过日常生活如食物、空气等传播。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abc5393902c6cd54b61f8afa7fe04fc5.jpg

  以下情况应视为高危人群:如有大量输血史,特别是在潜伏期内接受过输血者;反复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共用注射器者;艾滋病感染者;丙肝母亲所生的婴儿;针刺、刀伤或者破损黏膜处接触丙肝阳性血液者;与丙肝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密切接触者;不洁性行为者;曾进行介入性诊疗(胃镜、内窥镜、牙科器械)者;有过纹身、纹眉、穿耳环孔等人群。因此,一旦发现以上高危人群,转氨酶持续轻度升高,在排除了甲肝、乙肝和脂肪肝后,可别忘了检查丙肝。若HCV和HCV-RΩA呈阳性或单独阳性,可诊断为丙型肝炎。

  早期规范化治疗是关键

  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丙肝病毒,从而改善或减轻肝脏损伤,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丙肝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但可喜的是优化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干扰素治疗是国内外肝病权威学会推 荐的首选治疗药物。具体方案为首选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于有利巴韦林禁忌证的患者,可以采用干扰素单药治疗。

  干扰素分为普通干扰素和新型长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或慢性丙型肝炎,剂量为300万单位/次,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注射。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其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或单用干扰素治疗。

(以上文章版权属《健康指南》杂志社,如若转载,请标示作者及来源)

【疾病防治】应对沉默的杀手——丙肝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0/smw-600.jpg

查看原文:http://www.jkzn.com/archives/1059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