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养生保健 |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0/611.jpg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病毒感染诱发的一种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主要见于40~50岁的中年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亚甲炎发病与季节有关,冬春多见。由于本病的症状表现多样化,并且缺乏特异性,因此,亚甲炎常常被误诊为“上感”、“咽炎”或“甲亢”,进而导致错误治疗及病情延误。
一、亚甲炎的临床表现
亚甲炎通常于流感或感冒后1~2周发病,起病较急,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前区及咽部疼痛、发烧,此外多数患者还可伴有轻度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症状。体检有甲状腺肿大,两侧往往不对称,一叶明显,质地偏硬,触压痛十分明显。
症状典型的亚甲炎,其整个病程演变通常要经历甲亢期、甲减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1.甲亢期:在病程早期,患者可伴有怕热、多汗、心悸、焦虑、震颤等甲亢表现,血清T3、T4水平增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甲状腺摄碘率减低(24小时<2%)。这种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与甲状腺摄碘率“分离”的现象,是亚甲炎有别于其它甲状腺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另外,在病程早期,患者血沉往往明显增快(通常>50mm/h),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2.甲减期:此阶段的患者可有畏寒、便秘、水肿等甲减表现,血清T3、T4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
3.恢复期:此阶段患者自觉症状全部消失,血清T3、T4、TSH水平和甲状腺摄碘率恢复至正常。
本病呈自限性,预后良好,除极少数(<10%)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外,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自行康复,但有复发倾向。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0/62.jpg
二、亚甲炎的诊断
病人出现发烧、甲状腺部位肿痛,且伴有多汗、心悸、情绪改变等甲亢表现,结合近期曾有感冒病史,则应高度怀疑亚甲炎。通过进一步检查,若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而甲状腺摄碘率却降低,则亚甲炎早期确诊无疑。
三、亚甲炎的治疗
本病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减轻局部疼痛症状和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
轻症病例仅需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0.5~1.0g,2~3次/天,或消炎痛(吲哚美辛)25mg,3~4次/天,疗程约两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疼痛剧烈、体温居高不下、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可迅速缓解症状。一般初始强的松每天20~40mg,分三次服用,1~2周后根据病情改善逐渐减量至停用,总疗程6~8周。抗菌素对本病无效,故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一般不必使用抗菌素。
针对病程早期的甲亢症状,可给予普萘洛尔(心得安)10mg,每日3次。对病程后期可能出现的一过性甲减,可酌情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每天50~150μg,直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为止。对极少数出现永久性甲减的患者,则需要给予长期替代治疗。本病病程中的甲亢,系由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后,其储藏的甲状腺激素(TH)释放入血所致的一过性功能亢进,故不宜采用抗甲状腺药物。
(以上文章版权属《健康指南》杂志社,如若转载,请标示作者及来源)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0/171.jpg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10/smw-600.jpg
查看原文:http://www.jkzn.com/archives/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