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养生保健 |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2_xg2.jpg
【候】多事之秋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中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黍、稷、稻、粱类农作物成熟。
处暑是个过渡节气,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俗语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居】宜睡子午觉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
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处暑养生要注意 “春捂秋冻”,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运动时间选在早晚,中午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这个时间段活动。
冷水浴锻炼必须循序渐进,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来源:东方早报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201563-120gz0392954_400-11.jpg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07/jkw_400.jpg
查看原文:http://www.jkzn.com/archives/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