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倒走健康指南血液循环踝关节 |
分类: 养生保健 |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1554-110310223I948_.jpg
退休三年了,老同事聚会,他们都夸我身体越来越好了,我告诉他们:这得益我坚持练习倒走健身的结果。
退休后开始倒走
在我退休前,邻居患腰椎间盘突出,跑了无数家医院,吃了不少药,总也无济于事。后来,一个朋友告诉他练习倒走试试,想不到很见效。刚退休时,我去拜访做医生的同学,她说,你怎么有点驼背呀?可能是长期伏案写作的原由吧?你试着每天练习倒走,这样效果会好些。其实,以前也有同事笑话我说:你有点儿弓腰驼背,像只美丽的虾。我听后哈哈一笑,没有在意。退休后有时间了,又听了老同学的建议,就开始坚持倒走锻炼。
倒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活动。作为一种非常态的锻炼方式,“倒走”可谓是自古以来就受到推崇,历代僧侣的健身锻炼非常看重“倒走”,古代《山海经》一书记载,有倒走如飞的奇怪仙人,后来的道家人士也常以此健身。人走路都是向前行的,“倒行”俗称“退着走”,与“倒立”、“爬行”、“赤脚”、“饥饿”、“长啸”、“冷水浴”等一样,都属反常态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能起到一般的健身作用,同时,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人体各部位还能起到独特的保健作用。“倒走”做起来很简单:全身放松,胸部挺起并有规律地呼吸,膝盖不要弯曲,步子要均匀而缓慢,双手握拳,前后摆动保持平衡,就这样倒着走。
倒走的好处
倒走从现代体育科学观点看,有诸多益处:可以预防驼背,尤其是对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经常倒走锻炼,可让腰肌保持节律的收紧和松弛,改善腰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腰痛之功效;可以增加膝关节的承受力,锻炼膝部的肌肉和韧带:倒走时要掌握平衡,锻炼主管平衡的小脑,增加与提高身体灵活性及协调功能。
倒走的适宜场地
如果家中宽敞,可以随时练习,在公园,在小区、广场等宽阔的场地,速度可以放快一点,会感觉身体越来越灵活,每天坚持倒走200-400步,保健效果就很好。
我家附近就是森林公园,清晨,空气清新如洗,健康步道两边树木成林,形成绿色的屏障,鸟儿在林间欢快地啁啾。我在健康步道上练习倒着走,心情格外舒畅,倒走时肌肉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想不到走了一会儿,额头竟冒出了汗珠。
倒走的小技巧
倒着走脚尖是虚着地,主要靠踝关节和足跟骨用力,使得这些部位的肌肉、韧带等都得到锻炼。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倒走健身的时候,要留意运动的方向和空间的知觉能力。此外,还要把握好平衡,以防不小心摔倒。
倒走能使小脑得到积极的训练,有利于提高人的反应能力。特别是对腰腿很有好处,很多有腰腿病的人,都通过倒走恢复了健康。
经过两年多的坚持,我脊柱的弯曲得到很好的矫正,腿更有力了,和好友一起逛街,一天下来腿也没感觉怎么累。
倒走的姿势
一般说来,倒走有三种基本姿势,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练习者。双手叉腰式容易掌握身体重心,安全性高,适合高龄、多病和初学者;动肩摆臂甩手式可使全身得到运动,适合较熟练者;曲肘握拳式可以减少行进中的阻力,适用于训练有素的倒跑者。习惯后,几种姿式也可以交替使用。
在锻炼时,倒走对脚的动作要求较高。应先用右脚或左脚向后退,脚尖先着地,脚后跟后着地。频繁的脚尖活动会刺激脚上的经络、穴位和各部的反射区,同时也能不停地变换关节角度,增加韧带强度,活动肌肉群。其次,倒走时要着意放松腰部,使它始终保持直而不僵、活而不歪的平衡状态。同时,肩、臂、肘、手要与腿脚的节奏保持同步进行,脚走一步,臂摆一次,左右对应。左腿后退时,右臂向后摆,右腿后退时,左臂向后摆,手臂的摆幅应在45度左右。倒走过程中,还应头正、颈直,保持挺胸、平视的姿态,头的转动次数不宜太多,应少于脚后退次数,避免频率过快产生头晕。
对初学者来说,倒走有几种简单步法值得参考。一是常步,即倒走的平常步,是倒走最基本的步法;二是拧步,也称辫子步,倒走时右脚向左,左脚向右;三是尖步,即用脚尖、脚掌倒走。这是一种很好的步法,因为它能长时间地反复刺激脚上的经脉和穴位,但难度也相对较高,需要有很强的耐力和平衡力。
倒走,确实是一种不错的休闲锻炼方式。倒走健身,真是其乐无穷啊!
文/高花兰
http://www.jkzn.com/wp-content/uploads/2013/12/215-5.jpg
查看原文:http://www.jkzn.com/archives/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