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关的自我保健预防

标签:
健康 |
分类: 养生保健 |
类风湿性关节炎即平时说的“类风关”,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较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2%~0.36%,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出现关节强直和畸形,功能严重受损。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而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绝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迁延,发病的头2~3年致残率较高,如不及早合理治疗,3年内关节破坏高达70%。而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使80%以上的患者病情缓解,只有少数最终致残。因此,早期发现、早期确诊至关重要。以单关节炎开始的及X线改变尚不明显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密切观察、定期体检。根据美国风湿病学学会的诊断标准,结合我国的发病情况,虑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及家属可自我检测,有下述7项中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①晨僵每天至少1小时,病程至少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③手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至少6周;④对称关节肿胀至少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X光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稀疏和关节间隙的狭窄);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高于1∶32)。
类风湿关节炎病是缠绵难愈的慢性全身性疾病,该病被称为“活着的癌症”。初发时起病缓慢,患者先是几周内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发生关节疼痛、僵硬、肿大周围皮肤温热、潮红自动和被动运动都引起疼痛。开始一二个关节受累,往往是游走性。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再累及其它关节。其次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髋关节等,晨间关节僵硬,肌肉酸痛。随着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发展,患者不规则发热,胳膊加快,显著贫血,关节成僵硬而畸形,导致残废。一旦构成身体支撑和活动的主要关节成固定屈位,手指向外侧成半脱位,患者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极度痛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我国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中,不仅从青壮年时期发病者延续到老年期的病人数目庞大,而且老年人每年新发的病例也不在少数。60岁以后形成的类风关常有轻度关节炎,缺乏类风湿结节,大多数老年类风关患者逐步形成对称性疼痛、肿胀、外周关节僵硬而累及末梢指趾关节,老年类风关患者的大关节如肩关节常被累及。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类风关患者表现为男性居多,急性发病较多,肩和膝大关节作为首发关节较多,手和足水肿较常见,并较少累及指趾关节。
就类风湿疾病的发病原因来讲,常以寒冷、潮湿、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失眠、外伤(如关节扭伤、跌伤和骨折)、营养不良等为主要诱发因素。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而且至今尚无特效疗法,因此,在日常生活上就要特别注意保健预防:
1.避免风寒。大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汗出当风、遭受寒凉、接触冷水等病史,所以生活中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不要卧居湿地,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另外,有些职业是工作在水湿潮冷环境中的,如井下、渔业、露天作业等,一定要注意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劳动或运动后,不可趁身热汗出便入水洗浴。垫褥、被盖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和干燥。劳动汗出,切勿当风,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
2.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正气易损,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的恢复期,但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3.加强锻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等,可增强体质,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缺乏体育锻炼者要强得多。《内经》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这个道理。一般老年人喜静不喜动,患病后更是如此,应鼓励他们每日坚持适当活动,有困难者,家属应给予适当帮助。
4.预防感染。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龋齿、齿槽溢脓、副鼻窦炎、慢性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西医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十分重要。
5.心情舒畅。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良好心态对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重要意义。
6.合理饮食。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往往造成其代谢是负氮平衡,再加上疾病,往往有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对老年类风关患者,既要强调饮食的营养,又要重视进食品种的衡定性。进食品种的突然改变,也是使类风关病情加重或症状恶化的重要因素。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也是类风关重要的致病因子。每日的进食品种与第二天关节疼痛和僵硬程度明显相关的病例并非少见,如因进食猪排和油炸肉丸而致类风关症状加重,未改变治疗方法而禁食脂肪食物,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两周后症状消失。
7.正确治疗。应用既能迅速改善症状又能长期控制病程进展的联合药物治疗。老年人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年轻人,加上老年人可能常常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几种疾病,在选择药物时应慎重,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容易影响胃肠道及肾脏,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本身较差,肾功能有不同程度减退,因此应选用对胃肠道及肾脏影响较少的药物,应用剂量宜小,在使用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应减量或停用。其他药物应用时也应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