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泡茶才够滋味

标签:
五分钟氨基酸健康指南茶道乌龙茶 |
分类: 养生保健 |
“泡茶”、“饮茶”自唐代以来就被文人雅士视为一种专门的技艺与学问,所谓茶道或茶艺遂因此而生。时至今日,茶己被誉为“国饮”,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工作、学习、闲暇、好友相聚、读书笔耕、独坐静思,若能不拘形式品尝一壶好茶,足以怡神养生超然尘世,乃人生一大乐事。
然而,茶虽“玉杯斟处彩霞鲜”, 但影响茶汤滋味的要素较多,主要有成品茶的品质,包括茶叶的种类、等级、炒制火候、保存方法及时间等,这是在泡茶前就己“定型”了的。在影响茶汤滋味的诸要素中,茶叶保存则常常被饮茶者忽视,高温季节茶叶极易变质,茶汤发黄,味差,正确的保存方法是将茶叶以陶瓷或玻璃等无异味器皿密封贮于冰箱内。其次是水质,对茶汤影响极大。水中不同矿物质含量与茶多酚类物质结合会产生各种不同茶汤风味。通常泡茶用水有纯水、泉水、井水、自来水等,一般来说,泡茶以清新纯净含矿物质较少的软水为佳,讲究的可取洁净的雪水、泉水或蒸馏水。使用自来水泡茶较为普遍,但应避免自来水中漂白粉等消毒药水的味道,可前日放出存放净化,隔日再煮沸泡茶。井水矿物质含量较高,用以泡茶茶汤滋味相对较差。另外,茶叶在冲泡时的受热温度,注水时水与茶的接触距离,以及季节、早晚时差、有无空调等对茶汤滋味均有一定程度影响。
泡茶时,水必须煮沸,烧得滚开的水中间隆起,民间称“宝塔水” 或称“元宝水”, 隔日开水叫做“停汤水”, 水温不足茶叶难以舒展,茶的色、香、形大减,是泡茶的大忌。泡茶有一番讲究,通常是先放茶叶,后冲开水。而喝碧螺春茶则先冲开水,后放茶叶。冲泡第一壶茶时,先冲水许开水,让茶叶在开水中缓缓地舒展开来,再冲满开水。这样,泡出的茶清澈碧绿,幽香芬芳,茶汁由涩变甜,入口香醇,喉清口爽,令人回味无穷。
那么,一杯茶该泡多久才能够保证滋味呢?一般来说,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本身嫩度有关外,还取决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制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此外,秋茶的耐泡程度通常大于春茶。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茶汁浸出量一般占可溶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约占30%,第三次占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己是清淡寡味了。从营养成分看,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第一次冲泡有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冲泡约浸出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一泡茶香气浓郁,甘醇鲜爽,二泡茶虽幽香芬芳,但甘醇鲜爽稍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味道均淡寡,再冲泡则无滋无味了。因此,民间有“头汁香,二汁补” 之说。
绿茶、红茶和花茶的冲泡皆以3次为宜,乌龙茶冲泡时因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而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则适宜一次性冲泡。茶叶经过多次冲泡,会使一些难溶的有害成分逐渐浸出,对人体健康不利。理想的泡茶方法是,每天上午泡一杯茶,下午新泡一杯茶。这样,既有新鲜感,使人赏心悦目,又不失茶香,清新宜人,有益身心健康。
此外,可心的茶具也能增添品茶乐趣。茶具以窑器为上,锡器次之。若无高档茶具,至少以“适意者为佳耳”, 陶瓷、玻璃茶具皆可。品饮新茶,无色透明玻璃杯最为适宜,茶在杯中,则可观其形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茶趣奇观。至于茶壶,则“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茶具用前必洗净,避免异味;茶叶放入前先以滚水将茶具烫过,可收保温兼加速茶味浸出的效果。标准泡茶法是用茶叶量与水比例为3克茶叶冲入150毫升沸水,泡后五分钟饮用,此时己是茶香四溢,美不胜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