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女多同病 预防要有道

(2013-03-12 16:25:07)
标签:

遗传

肥胖

宫颈癌

直肠癌

健康

分类: 养生保健

母女多同病 <wbr>预防要有道

  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与生俱来地带有46条遗传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每一个染色体则含有数千个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我们的眼睛、头发、身高、智力等,同时也决定了我们的健康状况。

清楚地了解家族病史,不仅有助于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在诊断某些症状的病因时,也会有所帮助。的确,像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确实具有较高的遗传性(尤其对女性后代的遗传)。其实也不必为家族遗传疾病而害怕,对遗传病多了解,早预防,及时治疗,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只有了解到更多有关母女遗传病的常识,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同病相怜”。

糖尿病

  分为成年型及幼年型(胰岛素依赖型),这两种糖尿病都是血糖含量过高,但90%的病人都属于前者,如果父母双方都有成年型糖尿病,则子女有60%的几率会患糖尿病,如果子女中有一人患幼年型糖尿病,其兄弟姐妹发病的几率则低于成年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警报信号:非常容易口渴;上厕所次数增多;体重莫名其妙地减轻;尿液里的糖分使阴道中滋生酵母菌,从而造成阴部瘙痒。

预防常识: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方式;定期检测体重,体重超出正常水平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戒烟、少饮酒、多运动;定期测量血糖,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测定和仔细鉴别,定期测量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乳腺癌

  如果母亲患过乳腺癌,那么子女会有30%的几率患乳腺癌,如果母亲不曾患过乳腺癌,但有直系姐妹患过,那么你患病的几率会低一些。

  警报信号:长期患有乳腺增生或乳房肿块,乳房的小肿块没有明显界限,表面感觉凹凸不平,痛感不强,乳房硬块变大,乳房的皮肤状况有所改变,乳头凹陷或形状有所改变,并且有时会流出分泌物。

预防常识:如果发现乳房有硬块,一定要马上去医院做最详细的检查;如果患有乳腺增生,饮食要避免辛辣刺激,少生气;学会每月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或请医生进行乳房检查。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高,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如果母亲和姐妹患子宫颈癌,那么你的患病几率要高于常人。

  警报信号:接触性出血,性爱或妇科检查后生殖器出血或有褐色淡红色的白带;白带增多,有时带血并有臭味,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预防常识:子宫颈癌的发展期很漫长,按时进行常规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如患子宫颈癌要及时治疗,以免耽误或加重病情;生产次数越多,子宫颈癌发病率越高,要做好计划生育;注意性爱和个人卫生。

直肠癌/结肠癌

  这种病有很强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中有人患过结肠癌或直肠癌,那么你患病几率会提高2-5倍。

  警报信号:大便习惯突然改变,比如突然腹泻或便秘,或时而腹泻时而便秘,粪便中有血迹;粪便的直径比以前变小了;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原因不明的腹部疼痛、绞痛或痉挛等。

预防常识:养成有规律的排便习惯,如有痔疮,及时治疗,如有习惯性便秘,要去医院接受治疗,而不要过分依赖排毒药物;饮食结构合理,每年要去做粪便血迹试片检查。

偏头痛

  患有偏头痛的人占世界人口的5-10%,其中女性占70%,而且多呈家族性分布,如果父母双方患有偏头痛,则子女发病的几率将达70%,如果父母有一人患偏头痛,则你的患病几率会降至40%

  警报信号:头部有时会发生疼痛现象;头痛前会出现畏光,眼前发黑,短暂失明等;头痛时伴有恶心、呕吐、视线模糊、四肢刺痛及发麻等症状。

预防常识:避免过多食用盐及会产生酸的食物,如肉类、面包等,也避免吃油炸食物及油腻多脂的食物,少吃乳制品;另外,过敏症也是引起偏头痛的常见原因,选用过敏性低的食物,少食多餐,以稳定血糖浓度,避免引发偏头痛。运动和听轻音乐都益于减轻偏头痛。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近年来大大年轻化,年轻化高血压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那么你患高血压的几率高达60%,如果父母双方只有一人有高血压,那么你患高血压的几率是40%

  警报信号:近期血压持续偏高,有时会出现头痛、耳鸣、目眩、手脚发麻、心跳加速、哮喘等现象;血压突然上升,甚至会出现暂时性抽筋。

预防常识:注重养生之道,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精神的安定、充足的睡眠以及防寒;在饮食方面,限制食盐的摄取量,避免肥胖,控制食量,少吃甜食;预防便秘;不要滥用药物,尤其是在白天,如果血压升高,躺下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比吃一片降压药的效果好。

肥胖

  由遗传基因造成的肥胖现象比你想象的普遍得多,尽管医学上一直在搜寻肥胖基因的踪迹,但那可能得花很长时间才能弄明白,所以倒不如把肥胖现象归结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好好进行自我调整吧!

  警报信号:体重持续上升或居高不下。身体不同部位产生赘肉,并有越来越多的趋势,饮食习惯改变,嗜甜食,爱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出现了因肥胖引发的高血脂、糖尿病等并发症;生活方式不规律,吸烟饮酒过度。

预防常识:调整饮食习惯,控制食量,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按时作息;增加运动量;对于有可能导致肥胖的疾病要及时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