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1日

标签:
地黄虚证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出汗健康 |
分类: 养生保健 |
出汗本来就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如果是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作奔走的情况下,出汗增加,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安静状态下,身体全身性、偏侧性或局限性不自觉汗出,则属于病态。尤以手掌、足底、腋窝和其它皱折处为多见。
多汗症可能出现“虚证”症候。虚证症候常见包括营卫不和;气虚不固;肾阴亏虚;以及气阴两虚的问题。治疗上,应针对虚证加强补虚,调整脉弱现象,帮助补气;滋补肾;以益气养阴,固涩敛汗,改善异常盗汗现象。
若属“气虚不固型”者,可见少气懒言,声音低微,神疲乏力,易感冒,自汗,活动后加剧,面色白而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可用玉屏风散加减。
还有“肾阴亏虚型”者,常见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小便黄少,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可用麦味地黄丸加减。以及“气阴两虚型”者,常见汗出持续,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干纳差,舌淡少津,苔薄白,脉细数,可用生脉饮加减,整方发挥益气养阴,固涩敛汗的功能。
多汗症也常见“湿热证”明显。出汗异常,偏湿症候,主要可见到如有脾虚湿阻;肾虚湿滞;以及湿热内蕴的问题,可配合从健脾化湿;滋肾阴;发汗利水,除湿袪热用药着手调理。
湿证蓄积在体内,会使得汗出增加的更明显,全身有黏腻感,十分不适。辨证用药部分,针对“脾虚湿阻型”者,可见汗出,面色白,倦怠,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润或厚腻,脉细缓,药方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达到健脾化湿,益气固表作用。
还有,“虚湿滞型”者,可见半身、全身或局部汗出,心烦,身微热,口稍渴,小便短少,神疲乏力,恶风怕冷,舌质略红少津,苔白薄,脉沉细,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加强滋肾阴,利水湿而汗出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