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患糖尿病 子女要早设防

(2012-09-07 16:04:09)
标签:

患糖尿病

糖耐量

去甲肾上腺素

血糖异常

健康指南

健康

分类: 养生保健

《健康指南》为您的健康指南——

  刚过30岁的 孙女士,最近单位组织体检,她被查出血糖异常,虽然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已经离糖尿病不远了。同事们都说她身体瘦瘦的,完全不像糖尿病的“苗子”。但因为她妈妈患有糖尿病,医生说具有遗传基础。孙女士想想人生还没走到一半,以后的大半辈子就要被糖尿病所累,真的好无奈:难道她必须步妈妈后尘,加入糖尿病患者大军吗?

  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临床综合病症。因为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的高,所以糖尿病有遗传倾向。虽然糖尿病有遗传倾向,但双亲均是糖尿病患者,其后代并非100%都患糖尿病,而是仅有5%的人得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后代患糖尿病的机会更少,而且常隔代遗传。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后代遗传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也就是说,有遗传背景的人,只有在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才会患上糖尿病。

 

  生活干预可逆转糖尿病前期

 

  孙女士血糖已经出现异常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应该属于糖调节受损期,或称为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期包括空腹血糖异常和糖耐量异常。糖耐量异常就是指对糖的耐受比别人差,还没有到糖尿病的程度,是正常糖耐量和糖尿病的中间阶段。这个阶段,只有积极干预,才能不加入或推迟加入糖尿病患者大军。国外有用药物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试验,我国多数专家还是主张在糖耐量减低时从生活方式上加以干预,做到管住嘴迈开腿,维持理想体重,还要注意精神不要过度紧张,这样就有可能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不向糖尿病的方向发展。

 

  父母患糖尿病,子女怎么办

 

  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糖尿病,子女怎样才能将自己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尽量减少,或者尽可能早地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呢?

  热量摄入适当,饮食平衡: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关键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热量摄入过多、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由于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很多人出现营养过剩,而体力活动则明显减少,使原有潜在功能低下的胰岛B细胞负担过重,从而诱发糖尿病。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热量摄入适当,饮食应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并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适当运动,预防肥胖: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为肥胖者。中心型(或称腹型)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尤为密切。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在平衡饮食的基础上,更应注意加强运动,预防肥胖。

  调整心态,避免精神因素影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大量分泌。承受精神应激较多的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脑力劳动者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在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心态,尽量减少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和各种应激状态,保持心态平和、精神愉悦。

  定期测血糖,早发现无症状糖尿病:父母患有糖尿病的人,应将血糖测定列入常规体检项目,即使血糖正常,也要定期测定。如果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检查、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长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