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吃鱼 好身体

(2012-08-10 11:06:14)
标签:

育儿

保健

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

鱼肉

健康

分类: 饮食营养

《健康指南》为您的健康指南——

 

自古至今,国人历来注意食补,素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早在《素问》中就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说法。补养食品在于精选,在老年补养食品繁多的种类中,其榜首莫过于鱼。“鱼”和“羊”一起组成了新“鲜”美味!品尝鱼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人们吃鱼的时候,憧憬着“吉祥快乐,年年有余!”欣赏着厨师们的巧夺天工,缤纷菜色。来自海洋、河流、湖泊、小溪的可食鱼儿种类多多,形态各异,可与多种肉类、菜蔬搭配,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观感、味觉,更是营养、健康的食物。

 

人们吃肉,目的是为了获取蛋白质。这是因为人体的蛋白质大约含20种氨基酸,其中的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这8种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人体有数不清的细胞,每时每刻,损伤的细胞要修复、衰老的细胞要更新,都需要必需氨基酸。因此,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的蛋白质。

 

鱼的肌纤维细短,间质蛋白少。畜禽肉间质蛋白高。间质蛋白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低,属于不完全蛋白,吸收差,羊筋、牛筋、鸭掌、鸡腱、猪脚主要含间质蛋白。与畜禽肉相比,鱼肉的肉质细腻,不管采用何种加工方法,鱼肉总是给人细嫩的质感,入口柔软滑腻,与畜禽类比较更易消化和吸收。

 

鱼类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5%-25%,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优于畜禽类。组氨酸在金枪鱼和鲭鱼中含量较多。组氨酸是婴儿必需氨基酸,孕妇、乳母多吃富含组氨酸的鲭鱼、金枪鱼、沙丁鱼对胎儿及婴儿的健康有利;鱼肉柔软细嫩,可加工成鱼肉糜,作为婴幼儿的辅食。

 

深海鱼类如沙丁鱼、三文鱼、鲭鱼等富含ω-3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目前研究发现EPADHA具有促进大脑发育,与记忆力、认知能力、注意力的集中有关,可预防大脑衰退;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保护细胞膜,预防鳞屑性皮炎、湿疹;抗紫外线灼伤。

 

鱼脑和鱼子中含丰富的脑磷脂和卵磷脂,但鱼子中的胆固醇含量可高达400-1000mg/ 100g,血脂异常特别是胆固醇较高的人不宜多吃鱼子。

 

鱼油和鱼肝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也有一定量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B1。由于鱼类中含有硫胺素酶,长期或者大量吃可导致体内维生素B1缺乏,加工作熟后硫胺素酶被破坏。鱼肉中矿物质的含量丰富,含有钙、磷、钠、钾、镁、铁、碘等元素,海鱼中含碘量高。 

 

罹患老人痴呆症的人,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正常人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常吃鱼的人脑筋较不易退化,甚至可以改善阿兹海默症的症状.即使是一般健康的人,缺乏DHA也会造成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降低。

 

鱼肉富含的蛋白质,可以帮助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生病或身体有伤口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复原及愈合。而且鱼肉的蛋白质,肌纤维构造比较短、结缔组织也比较少,所以鱼肉吃起来较其它畜肉细致嫩滑,也较容易消化,非常适合幼儿及老人家食用。研究发现,爱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原来是因为他们的饮食中有大量富含EPADHA的海鱼类,可降低血脂质,且会使血小板比较不会凝集,而有预防血栓形成引起之心脏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可以保护心脏。

 

芬兰地区的研究发现,一周吃不到一次鱼的人,罹患轻微忧郁症的比例,比常吃鱼的人高,因为鱼肉中之EPADHA可以消除忧虑,预防精神分裂症。总之,吃鱼可以让人更健康聪明。

 

对于女性来说用鱼肉代替其它肉类经常使用,有助于减肥。因为鱼肉中饱和性脂肪酸比较少,同时蛋白质含量高,可以说营养塑身,但是脾胃虚寒者、风湿、类风湿应适量食用。

 

鱼类,营养美味,也许有些人觉得每天做鱼太困难,一是工作繁忙,一是加工繁琐:如去鳞、剖膛等工序复杂,其实,每周三次鱼有助于健康。当然吃鱼的种类一定要多样化,千万别总是一样,如蒸鲤鱼、红烧鲤鱼、茄汁鲤鱼;如果可能,最好一周吃一次深海鱼;加工方式灵活多样,适应不同的口味:如清蒸、红烧等。

 

当然“每周三次”是一个大概的概念,不是非三次不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三、五、九”指多数,每周三次就行,超过三次更好,一天一次更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认为活鱼的营养价值高,把“活鱼活吃”奉为上等菜肴。其实,这种吃法是欠科学的,无论是从营养价值上看还是从食用味道上看,活鱼或刚死的鱼,都不是食用的最佳时间。因为鱼类刚死后,经过一段时间,肌肉组织逐渐僵硬,而处于僵硬状态的鱼,其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且没有分解产生氨基酸,而氨基酸是鲜味的主要成分。吃起来不仅感到肉质发硬,同时也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只有当鱼体进入高度僵硬后,即开始向自溶阶段转化。这时鱼中丰富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才逐渐分解为人体容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处于这个阶段的鱼不管您用什么方法烹制,味道都是非常鲜美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