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

(2023-10-20 10:07:23)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赏析】
湖上晚归——标题中“归”字概括了全诗主要内容,是全诗的诗眼。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所感,笔下画面也随着船行路线逐次展开,画面自然流畅,让读者身临其境。全诗语言清丽自然,表达了诗人归家途中心情的急切与即将到家时的喜悦。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首联写诗人悠闲地卧枕在船舷边,脑海中一片清明。“清”字显露出诗人此次归家的目的十分地明确——远离世俗,回归田园。但是依然担心自己归隐之事会成为无法企及的事情。“蓬瀛”:指蓬莱和瀛洲。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于是诗人说,担心此次归家会像寻找蓬莱与瀛洲仙山那样变得缥缈虚无。诗人看似悠闲地乘船归家,但是心中惴惴,有所忧虑。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颔联与颈联都以“晚晴”为背景。诗人眼中的景物都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下——横桥卧波,秋树照水,山寺静穆,云峰耸峙。颔联的景物有近景,更有远景,有俯视之景,更有仰视之景,都是静景,呈现的画面宁静而美好。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颈联紧承颔联写眼前之景,但是却有变化,写的是动景。傍晚水汽渐浓,翠鸟羽毛湿重。翠鸟迅疾地低飞过诗人船头,似乎有意避开行船,不愿挡了诗人回家的路途,这其实暗寓了诗人归家的急切心情。红色荷花袅娜多姿,香气扑鼻,好像在欢迎诗人回家。香味无形,在诗人眼中却能袅袅升起,嗅觉与视觉想通,这里用了通感的手法。颔联与颈联的景物描写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有红色荷花,有敏捷的翠鸟,诗人状物生动,景物多姿多彩,明丽的色彩让诗人心情愉悦。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尾联写诗人船行到诛茅地附近,看到了林间藤萝,听见了鸡犬吠叫之声。鸡犬相闻,说明家在眼前,船行即将到站。尾联呼应了首联的忧虑,回归田园已为现实,诗人淡淡的忧虑总算冰释了。全诗在此收束,非常地自然。
【赏析2】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归思:归家之念。晋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绵绵归思纡。”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因暇登楼远望,忽有归思。” 元萨都剌《送张都台还京》诗:“而今江海多归思,白发慈亲暮倚闾。”
望中:视野之中。 唐权德舆 《酬冯监拜昭陵途中遇雨》诗:“甘谷行初尽,轩台去渐遥。望中犹可辨,耘鸟下山椒。” 宋周必大 《次韵沈世得抚干川泳轩》:“华阙望中敞,棠阴坐上得。”
蓬瀛:蓬莱和瀛洲,仙人所居之所。 晋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或委华驷而辔蛟龙,或弃神州而宅蓬瀛。” 唐许敬宗《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幽人蹈箕颍,方士访蓬瀛 。” 明唐顺之 《送王侍读赴南都》诗:“此去周南异留滞,看君到处即蓬瀛。”
此联写诗人自湖上晚归,卧枕船舷,归家之思清晰而强烈。而视域之内,恍然如若仙境。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水木:水边草木。唐韦应物《 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 水木澄秋景,逍遥清赏馀。”唐方干《 越中言事二首》:“ 云霞水木共苍苍,元化分功秀一方。”宋欧阳修《和圣俞聚蚊》:“ 江南美山水,水木正秋明。”
秋色:秋日景色、气象。 北周庾信《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悽怆,松声断绝,百年几何,归于此别。”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支凝夜紫。” 明夏完淳《秋怀》:“秋色从西来,风物自凄紧。”
云峰:入云之峰。 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宋 毛滂 《河满子·夏曲》:“急雨初收珠点,云峰巉绝天半。” 清厉鹗《游菁山常照寺》:“阅世如浮囊,誓愿栖云峰。”
晚晴:晚晴天色。 南朝梁何逊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振衣喜初霁,褰裳对晚晴。” 唐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明唐寅《题画》:“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
此联言舟行桥边,两岸草木已显清秋气象;而远寺倚偎在云峰之中,却是晚晴天色。
翠鸟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翠羽:翠鸟。 唐顾况《芙蓉榭》诗:“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 宋杨万里 《憩怀古堂》:“便有白鸥下,惊起翠羽飞。” 清曹寅《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飞来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阳坐衰草。”
见避:避我,避人。北宋李之仪《三家店早饮主人似喜余至而庭下残花犹在也酒客辄见避余固止之因得揽其醉态》:“醉人休见避,我恨未如君。”
红蕖:红荷。南朝梁简文帝 《蒙华林园戒诗》:“红蕖间青琐,紫露湿丹楹。” 唐李白《越中秋怀》:“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 宋王安石《筹思亭》:“数株碧柳苍苔地,一丈红蕖绿水池。” 清方文《雨夜宿崔明府署中言别》:“烛冷香销犹不寐,红蕖翠筱总含思。”
香袅:清香袅娜。唐沈佺期《题椰子树》:“日南椰子树,香袅出风尘。”
此联言翠鸟刚从水中起飞,遇人而急转;红荷清香婀娜,如美人而相迎。
茅屋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依稀:隐约。南朝宋谢灵运《行田登海口盘屿山》:“依稀采菱歌,彷佛含嚬容。”宋梅尧臣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觉而录之》:“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诛茅地:诛茅,芟除茅草;诛茅地,卜居之所。语出《楚辞补注》:屈原既放三年,……,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吴融《和峡州冯使君题所居》:“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杜甫《天池》:“更是无人处,诛茅任薄躬。”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
鸡犬:语出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又见晋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唐王维《早入荥阳界》:“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唐卢纶《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机鸣舂响日暾暾,鸡犬相和汉古村。”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依微闻鸡犬,豁达值阡陌。”
此联言隐约间已近我卜居之所,已依稀听到林萝间鸡鸣狗吠之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