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继儒《读书镜·卷七》:孔子废心用形

(2023-10-14 08:26:47)
       列子谓孔子废心而用形,谓心不着于物而废之矣,唯用形以应物。(废除自己的俗心(物心),不凭借各种思想观念、情感喜好,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顺应天良、外物(良心、本心、自性、道)而作为。这样,就不会伤害外物,从而完全利于外物及生命,尤其是自己的生命。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尤其在教学上,达到了“废心用形”的极致,既得到了弟子的拥护,又造就了道德的威严,还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废心用形”境界极高,但还不是至高。更高的境界是“废心废形”,对外物既没有了祈求之心,又没有了祈求的行为,即“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而达到的“心死形废”。)而经又有天人礼枯骨者,偈云:“汝是前生我,我今天眼开。宝衣随念至,玉食自然来。谢汝昔勤苦,令吾今快哉。散花时再拜,人世莫惊猜。”又有饿鬼鞭死尸者,偈云:“因这臭皮囊,波波劫劫忙。只知贪快乐,不肯暂回光。白业锱铢少,黄泉岁月长。直须痛棒打,此恨猝难忘。”此言化俗则可,以为诚然则不可。何则?人神托于形骸之中,所以用形骸者,皆神也。譬如匠人用斧斤,用之而善,则为善器。用之不善,则为恶器。故为天人者,善用形骸者也。为饿鬼者,不善用形骸者也。其得其失,皆在一心。及其受报,而礼之鞭之亦何益。若吾孔子之废心而用形,又并形骸俱化矣。
废心而用形
“废心而用形”,这是颜回对他老师孔圣人所做出的一个评价。我们现在很难理解,颜回当时究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的环境与语境下这样总结他老师的?问题是,颜回对老师的这句评语,竟被崇尚道家思想的列子所引用,出现在了《列子-仲尼》中!今天的我们所能够知道的是,在道家列子的文章里,是根本不会出现褒扬儒家孔子的;不但不会褒扬,而且基本上全都是挖苦与贬斥儒家的内容。所以可以想见,不管颜回说没说过老师“废心而用形”这话,反正孔圣人在列子的笔下看来是难逃被消遣、遭挖苦之恶运了。
怎么回事呢?据《列子-仲尼》中载,陈国的一名大夫有次出访鲁国,曾以私人的身份会见了鲁国“三桓”之一的叔孙氏。谈话间叔孙氏向这位陈国大夫炫耀道:“我国有一位圣人!”不成想那位陈国大夫很不屑地回道:“您说的不就是孔丘吗?”叔孙氏说是后,陈国大夫反问:“您凭啥说他是圣人呢?”叔孙氏回答说:“我经常听颜回说,孔丘能做到不经过心灵,直接用形体就可以正确地感知世间万物的真实情形。”我们这里必须额外强调一下,其实鲁国的“三桓”家族一直都是排斥孔子及与孔子作对的!要知道,孔子在当时的鲁国那绝对是好评如潮啊,可当着外人的面,叔孙氏不选一不选二,偏偏就选中了这句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还是颜回所谓对老师的评价。叔孙氏居心何在?绝对令人质疑!
应该说,这宾主双方,内心里其实都对孔子没什么好感。那位陈国大夫马上就接过话题说 : “我们陈国也有一位名叫亢仓子的圣人。他曾是老聃的弟子,学到了老聃的好多道术;竟然能用耳朵看东西、能用眼睛听声音呢!”叔孙氏不由分说就把陈国的这位“高超”的圣人介绍给了鲁侯。鲁侯听了大为惊异,赶紧派大官用丰厚的礼物去陈国请来亢仓子。亢仓子来鲁后,鲁侯谦虚地向他请教。亢仓子也不客气,故作玄虚地对鲁侯说:“我并非他们传说的那样不刻意地用耳朵听声音、不刻意地用眼睛看东西,我也并没有刻意地改变耳目的作用;我只是形体与心相合,然后心与气相合,气又与神相合,神再与无相合等等罢了。这样,如果有极隐微的东西或是极弱小的声音,即使远在八方荒远之地以外,或者近在眉睫以内,来干扰我的,我一定都能会知道!我也分不清楚,这一切究竟是我的形体所感知的呢还是我的心灵所感知的?其实也不必细分,因为我的形与心本来就是相结合的!”看见没?你孔子不是“废心而用形”吗?我偏偏就跟你不同,我偏要显得比你高明,我的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
可气的是那鲁侯听了竟还大悦,没过多久又亲自把亢仓子的这番“道行”告诉了孔子。然而,仲尼对于这一切又能说些什么呢?也只能是一笑了事而已。这不,在这轮与儒家的口水战中,道家似乎又一次地讨到了便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