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录话》:文章之弊
(2023-09-27 08:59:32)
欧阳文忠公为举子时,客随州,秋试试《左氏失之诬论》(要求考生论证《左传》的荒诞不实之处),云:“石言于晋,(相传春秋晋平公筑虒祁之宫,民力凋尽,怨声载道,以致晋魏榆之地有石能言。《左传·昭公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神降于莘,(莘地是虢国的一个地方,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内蛇斗而外蛇伤,(郑厉公复位一事还和郑国曾经发生的一件怪事扯上了关系。原来在这之前,曾有两条蛇在郑国国都南门口相斗,场面甚是壮观。两条蛇一条来自城里,另一条来自城外,结果来自城外的蛇咬死了来自城里的蛇。六年之后,郑厉公回国复位。两蛇相斗的事和郑国两君相斗的事极其相似。)新鬼大而故鬼小。”(新死的灵位摆在前面,旧死的灵位摆在后面。比喻新的、现在的取得优势地位,旧的、过去的退居其后。《左传》中的新鬼大、故鬼小是指祭祀中地位的高低。)(概括《左传》中的神秘色彩,并对它加以批驳)主文以为一场警策,遂擢为冠。盖当时文体云然,胥翰林偃亦由是知之。(欧阳修二十五岁时,迎娶了第一任妻子胥氏,是开封府尹、翰林学士胥偃的女儿。胥氏福薄命短,生下一子,不久染病离世,时年仅十七岁。欧阳修在《胥氏夫人墓志铭》中记述道:胥氏生子未逾月,以疾卒,享年十有七,后五年,其所生子亦卒。)文章之弊,非公一变,孰能遽革?词赋以对的而用事切当为难,张正素云:庆历末有试《天子之堂九尺赋》者,或云:“成汤当陛而立,不欠一分;孔子历阶而升,止余六寸。”意用《孟子》曹交言成汤九尺,《史记》孔子九尺六寸事。有二主司,一以为善,一以为不善,争久之不决,至上章交讼,传者以为笑。若论文体固可笑,若必言用赋取人,则与欧公之论何异,亦不可谓对偶不的而用事不切当也。唐初以明经、进士二科取士,初不甚相远,皆帖经文而试时务策,但明经帖文通而后口问大义,进士所主在策,道数加于明经,以帖经副之尔。永隆后,进士始先试杂文二篇,初无定名,《唐书》已不记诗赋所起,意其自永隆始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