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名为心,贪军旅之寄,此自将帅习气,虽古来贤卿大夫有未能知止自敛者也。廉颇既老,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致困郭开之口,终不得召。汉武帝大击匈奴,李广数自请行,上以为老不许,良久乃许之,卒有东道失军之罪。宣帝时先零羌反,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曰:“亡逾于老臣者。”即驰至金城,图上方略。虽全师制胜,而祸及其子邛。光武时五溪蛮夷畔,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盼以示可用。帝曰:“矍铄哉!是翁也。”遂用为将,果有壶头之厄。李靖为相,以足疾就第。会吐谷浑寇边,即往见房乔曰:“吾虽老,尚可一行。”既平其国,而有高甑生诬罔之事,几乎不免。
太宗将伐辽,召入谓曰:“高丽未复,公亦有意乎?”对曰:“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郭子仪年八十余,犹为关内副元帅,朔方、河中节度,不求退身,竟为德宗册罢。此诸公皆人杰也,犹不免此,况其下者乎?
高甑生诬告李靖案
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因违李靖节度而获罪。他为求解脱,便诬告李靖谋逆。按唐律,诬告者反坐其罪。“谋逆”被列为“十恶”的第二位,是不赦的死罪。故按反坐法,高甑生应判死刑。法司因其有功,按“八议”之法,议其罪而上奏太宗裁定。经集议,太宗裁定将其减死流边地,有人上奏太宗说:“高甑生为秦王府旧日功臣,请以此免其罪。”太宗说:“他是我秦王府的旧日功臣,我并没有忘记,但治理国家,用法必须划一。大唐创业以来,最早跟随起兵的人及以后征战有功的人很多,今若免一高甑生,使有功者心存侥幸,以为法律可以对他网开一面,于是都来犯法,这样天下何以治理?我所以不赦其罪,正是为此。”最后还是将高甑生流
边地,本案中高甑生反坐“谋逆”之罪,谋逆属十恶之罪,依律本不得行用八议之法,但高甑生不是实犯,而是以反坐得此罪,故仍可实行八议,遂有减死边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