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暑录话》:婆娑之事

(2023-09-11 15:51:36)
  韩退之《孔戣墓志》言:“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古时候,那些老死于乡间的人,都是自求安逸,而非自求受苦。房屋、水井、田地都还在,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是住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谓戣为无是欲留之,此姑为说以留戣可也,若必待此而后可去,岂善为戣计者耶!戣时年七十三,归不及岁而卒。如退之所云“闾井田宅”、“亲戚”,谁且无之?顾不必尽求备。能如戣毅然刚决,固已晚矣,若又不能,是终不可去乎!王述乞骸骨,自序其曾祖昶与魏文帝笺曰:“南阳宗世林,少得好名,州里瞻敬。年老汲汲自励,恐见废弃,时人咸共笑之。”若天假其寿,致仕之年不为此公婆娑之事。述时年六十三,辞情慷慨,自出其志,是以卒能践之,不但为美谈也。
《世说新语》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桓玄败逃之后,殷仲文回到京城任大司马咨议,似乎心神不宁,不复从前。大司马府官厅前面有一棵老槐树,枝叶疏密有致。有次月初集会,殷仲文和众人同在官府厅堂上,对着槐树看了很久,叹息说:“槐树枝叶纷披,不再有生机了!”——后以此典指人衰颓败落,前景暗淡。殷仲文:是殷仲堪的堂弟,桓玄的姐夫。桓玄造反占领京师时投靠于他,受到桓玄重用,后来桓玄被刘裕等人打败,又逃离桓玄回到京城。此人素有抱负,最终被刘裕所杀。月朔:阴历每月初一
婆娑
王述(就是那个让王羲之气得辞官最后郁郁而终之人)年纪大了,想告老还乡,便给皇帝上疏,疏里讲了他的爷爷的爸爸(曾祖)王昶的故事。
王昶与南阳宗世林对曹操说“松柏之志犹存”的那位)同朝为官。宗少有高名,乡人敬仰。及其年老,仍然努力不懈,生怕被朝廷弃用,当时的人都笑他。王昶感慨:如果老天爷能让我长寿,退休之时,我不会像这人一样还做那些“婆娑”之事!
致仕,即退休,古时官员一般七十岁可致仕。为了不丢掉存在感,宗世林很老了还在卖力工作,这让王昶很是不屑,于是我们可推断“婆娑”之事可能就是那些让人“奔波、劳累”的事儿。
好吧,“婆娑”除了“姿态优美”“枝叶纷披”,还可以“奔波劳累”。
可是还没有完。依然是《晋书》,读到《陶侃传》时又冒出一句:
未亡一年,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
这位陶侃(陶渊明的爸爸的爷爷)此处自称“老子”,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说此话已经七十五岁了。
此处是讲,陶侃在古稀之余,想辞去官位,回到自己的封地长沙(他被封为“长沙郡公”),手下人苦苦劝留。他将离开府门时,回头对手下杨愆期说:“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老子婆娑,正是因为你们这些人啊!
一个七十五岁的糟老头儿,居然自称“婆娑”,又是亮瞎了我的眼!
他肯定不是说他“姿态优美”,也不会说他“枝叶纷披”,如果说自己“奔波劳累”,似乎也可以理解,但考虑到他曾经功勋卓著但现在却衰朽不堪,此处的“婆娑”不是指“奔波劳累”的进行时,而是指完成时,是一生奔波劳累之后对自己已经“衰老衰微”的慨叹。
回到长沙不到一年,他就去世(即引文中的“未亡一年”)。
所以,现在看来,“婆娑”有年轻有貌美,“婆娑”也有衰老有艰辛
婆娑,就是我们的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