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读书镜·卷六》:朝廷之辱,莫大于大臣交诟
(2023-09-02 07:45:56)唐初最奇葩的一对好友:曾共同辅佐李渊起兵,最后却相爱相杀
在隋末唐初时期,有一对奇葩好友。两人一同辅助李渊起兵,为唐朝的建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后能共苦却不能同甘,因为李渊的赏罚不公,竟走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最后相爱相杀。
这两个人就是裴寂和刘文静。
隋末唐初的这段历史,生逢乱世,群雄割据下的局面凌乱不堪。谁都想分一杯羹,逐鹿中原。然而走到最后的是李唐集团,作为当家人的李渊登上了帝位,就此开启了大唐荣耀。
或许在之前的电视演义中,秦琼、程咬金、尉迟恭这些人更为出彩,其实在其中刘文静和裴寂对唐朝的贡献远比他们要大。
刘文静出生于北周时期,他的父亲是朝中的仪同三司。作为家里的长子自然有机会继承爵位,而后跟着杨坚见证了大隋朝的繁荣。杨广继位后给了他晋阳县令的职位。
刘文静才华横溢,这确实委屈,但也就是这次的调动让他遇到了李渊和裴寂。裴寂出身大家,他的祖上是河东裴氏,这在古代算得上“顶级门阀”。
在没有科举考试的时候,举孝廉就是推荐人才的最佳途径,裴寂就是通过这条途径当上了官,因为出身较高他当上了晋阳宫的副监,正监就是李渊。
三人同在晋阳为官,自然相识,也在相处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杨广继位后,荒淫无道,征用大批的劳力不是修建洛阳宫就是开设大运河,民不聊生的日子还没有过去,又迎来了三征高丽的惨剧。这些事件都加剧了大隋的灭亡。
为了反对暴政,全国起义不断,天下大乱的这一刻终于让李渊等到了。他早就想登上至高无上的帝位,只不过手中的兵将并不多,本人犹豫不决。
见父亲这样,李世民心急如焚,想找刘文静商量。偏偏不巧刘文静被关进了大牢,他与李密是亲戚,因为李密事件受牵连下了大狱。李世民动用了所有关系保下了刘文静。
随后二人又把裴寂拉了过来,拿着一把刀架在了李渊脖子上让他起义。无奈的李渊只能在晋阳起兵。起兵之初,刘文静和裴寂非常得力,他们俩出谋划策帮助李渊拿下了不少的城池。
李渊起兵后,剑指长安,这是他的心结。毕竟在当时宇文化及在江都已经勒死的隋炀帝,如果再让他抢占先机,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就派刘文静去联络突厥。
有了外族帮忙,占领长安指日可待。刘文静不辱使命,这趟“差”出得非常成功,拿下了长安,李渊就要面对最大的敌人薛举。薛举号称西秦霸王,短短几个月竟然拿下了整个关西。
李渊派刘文静和殷开山挂帅,只是两人军事能力不行,直接被击败,当时缠绵病榻的李世民心急如焚,拖着病体出城指挥。谁知还没等打,薛举暴毙,这下李唐集团转败为胜。
打败了薛举,李渊才真正放心大胆登上了皇位。论功行赏时,刘文静被封为了吏部尚书,而一直在身边看似并没有出什么力气的裴寂成了唐朝第一位开国宰相。
这下刘文静心里非常不平衡,凭什么裴寂就能当上宰相,自己只是个小小的尚书。为此,刘文静开始不断地找碴,只要裴寂支持的,他都反对,不管在朝中还是家里丝毫不掩饰自己地对他的厌恶。
裴寂知道他心里有气,但自己毕竟是宰相,一次两次不在意,说多了“肚子里也撑不了船了”,他与刘文静的关系破裂,开始分道扬鞭,为了避免冲突,很忌讳与他共同议事。
但,裴寂越是这样,刘文静越气愤。在一次醉酒后竟扬言要杀了他才甘心。这话传到裴寂的耳朵里,顿时激起了他的杀心,他利用刘文静一个失宠的小妾,在刘文静家中制造“妖邪”作祟,随后又把她带到了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表示刘文静要造反。
李渊本就对他有所不满,一听这事也算找到了要除去刘文静的借口,于是下令将他关进了大狱,还让裴寂去审问他。裴寂找到了报仇的机会,在狱中尽可能地折磨。
刘文静就是不认罪,他觉得凭借着自己开国功臣的身份,只是一时的醉酒口嗨怎么可能判死罪,更何况有秦王作担保,绝不会丢了性命。见刘文静如此不屑,裴寂就跑到李渊面前告状。
那些话三分真,七分假,说得李渊气愤难当直接下了斩杀令。刘文静死后,裴寂一点也不开心,他知道帝王的“通病”,于是想着解甲归田,但当时发生了宋金刚叛乱,为了争取点军功,他请战出征。
没想到他比刘文静还不行,直接被打得七零八落。这下他走上了跟刘文静一样的老路,被关进了大狱。没过多久,李渊不忍心,就将他官复原职,回到了自己身边。
武德四年,裴寂得罪了麟州刺史韦云,被诬告谋反虽然最后查无实证,但李渊对他的信任大打折扣。一直到李世民继位,裴寂都没有再登顶权力的高峰,还因为刘文静的事,被怨恨。
公元632年,李世民将他流放到了静州,还没等上任,裴寂就病逝于途中,当年的意气风发,到最后的不得善终。一对生死之交却因为权利相爱相杀,不知道他们死后再见,会有何感想。
后一篇:韩愈服硫磺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