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考答案
(2023-09-01 14:29:45)分类: 试卷 |
1.
B(第二段中,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负有历史责任、法律义务
和道义责任,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问题最大的受害者,并非发达国家。)
2.
C(第四段中,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气候政策出现倒退,化石能源 消费和碳排放不减反增,影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并不是新能源消费是
化石能源消费。)
3.
D(全文没有谈及文化的话题,不存在文化背景。)
4.
(1)发达国家应抱着非功利主义的思维,多承担点责任、少占点便
宜,做到利人利己。
(2)发达国家应正视其历史责任,尽快兑现承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
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与发展中国家携手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取得
实质性进展。
5.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必须从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和国 家发展的长远战略的高度来给予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首先,发达国家
应对气候变化承担主要责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合理增长。其次,发 展中国家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好长期
应对气候变化长期工作准备。最后,共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6.
C(文中第三段写栗与柿是同一个季节的果木,秋风一起,它们的果 实就开始硕大起来了。栗子成熟得早一些,柿子的成熟期却可以参差到
两个月以上,因此,由于它们的合作,使我们整个秋季的散步不觉得太
寂寞了。)
7.
B(作者带着很大的好奇心,仔细观察和描绘了当地人打栗子的情景。 特别是老妇人用竹竿打下栗子,小孩子奔走扑抢的动作,引起了作者浓
厚的兴趣。作者也只有亲眼目睹小孩子奔走扑抢这一生动的一幕,他才
真正懂得了古诗“八月扑栗”的“扑”字的来由和内含的诗味。)
8.
按照三种果树结果的自然顺序,作者先写了栗树。秋风一起,栗子 就硕大起来,漫山遍野。作者由南寨的栗树想及杭州西湖满觉陇的栗树
与桂树一起开花结果的美景,从而引出作者对景色的美学体验:色、香、
味俱佳,才算最好景致,才算享受到三种官能的幸福。
9.
作者怀着依恋的心情,看着成千累万的“小红纱灯”熄灭掉,迎来
了北风、寒雨。但他感到这之后自然是春天,因为梅树已“绽放一朵朵
小小的白花”。但由于他没有来得及看到南寨山上的梅花大观,因此不
可能在文中加以描写,记下的是推测和人们的议论之词。这里便给读者
交映,恰到好处。
10. CEG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11.
D(《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胜”指胜过,超过的意 思。)
12.
B(八月,曹操率军登越白狼山时,突然与敌人遭遇。敌军兵力众
多,曹军因辎重留在后面,披挂铠甲的很少,故曹操周围的人都很害怕。)
13.(1)大凡与敌人作战,必须选拔勇将、精兵,编组而使其担任先锋。
这样,一则能够壮大我军斗志,一则可以挫杀敌人威风。
(2)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作战又没有精
锐先锋部队,因而落败的,叫做“北”。
14. 军队打败仗有“走”、“驰”、“陷”、“崩”、“乱”、
“北”六种情况。这六种情况的发生,不是天时地理的灾害,而
是将帅自身的过错。
15. D(诗人看见了“溪花”,而浮起“禅意”尾联写到诗人看
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溶化于心灵深处的是一种 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
物象交融为一。)
16. “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
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 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
“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 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
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 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
程。
17.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8. A:四面八方
B:人影稀落
19.“经常在黎明朦胧的天光里,或夜深人静的月光里响起,在
逼仄的弄堂里显得突兀、大胆、凶悍,杀气腾腾的。”缺少主语,
应该在“经常”前面加个“这声音”。
20.第一幅画面是孩提时代父子四人围坐在“洋炉子”前吃“小
洋锅”里的豆腐。房子是老旧的,光线是昏暗的,但气氛是热烈
的。小孩子的眼里,翻滚的水“像好些鱼眼睛”,豆腐是“养”
在水里的,嫩滑如“反穿的白狐大衣”,新颖的比喻传递出来的
感觉,富有童趣。第二幅画面是和友人月下泛舟西湖。月色正好, 风是微微的,水波是软软的,山影是淡淡的,桨声是均匀的:无
限画意逗惹诗情,清幽宁静似一场梦。无论世事如何流转,人事
如何变化,一丝微笑永成挂念:何时君再聚?
21.越显出豆腐的白;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22.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风光
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
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23.【写作指导】这句话通过对铅刀、萤火、水滴和杠杆的比喻,
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志向和信念。它告诉我们,即使在表面上 看起来柔弱或微小的事物,也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
恒的精神,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和影响。可以从探讨社会问题或表 达个人观点立意。探讨社会问题:通过对某一社会问题的深入
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可以选择一个当前社 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教育不公平、贫富差距等,然
后运用这句话中的比喻,阐述即使问题看似巨大或困难重重,但 只要每个人都以铅刀、萤火、水滴和杠杆的精神参与其中,坚持
不懈地努力,就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表达个人观点:通过对某一话题的思考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并支持自己的观点。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相关或感兴趣的话题,如人生 目标、成功的定义、困难与挑战等,然后运用这句话中的比喻,阐述自
己对于这个话题的看法。通过比喻中的铅刀、萤火、水滴和杠杆,表达
自己坚持追求目标、克服困难、发挥潜力的决心和信念。
柔弱亦可胜刚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和潜能。它们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即使在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时也绝不退缩。
首先,我们来看看铅刀。虽然它的材质柔软,但在经过不断的磨砺后,它也能变得锋利无比。这种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决心和毅力,不断克服困难,追求自我提升,最终我们也能够取得成功。正如古人所言:“铅刀虽软,却不失磨砺成为锋利宝剑的志向。”接下来是萤火虫。
虽然它的光芒微弱,但它仍然希望能与日月之光肩并肩。这种精神告诉我们,即使我们身处困境,也要保持自信和坚韧,不断努力向前。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萤火虫虽然微小,但它的光芒也能照亮黑暗。”然后是水滴。虽然它体积小,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它也能做到滴水石穿。这种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积累,我们就能最终实现目标。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最后是杠杆。虽然它的直径细小,但它仍然可以翘起比自身强大许多的巨石。这种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找对方法,我们就能以小博大,实现自我超越。正如古人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综上所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这些精神,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这些精神,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像铅刀一样不断磨砺自己,像萤火虫一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像水滴一样持之以恒,像杠杆一样找对方法,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只有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正如古人所言:“三分靠运气,七分靠打拼。”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不仅需要机遇,更需要我们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需要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正如古人所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只有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的人,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正如古人所言:“志存高远。”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坚韧不拔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信心,更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和超越自己。让我们学习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的精神价值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吧!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前一篇:《避暑录话》:惟静
后一篇:民国·昂孙《网庐漫墨》:尼代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