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暑录话》:忘旧怨

(2023-08-26 09:17:56)
  崇宁二年,霍侍郎端友榜,吾为省试点检官,安枢密处厚为主文,与先君善,一见以子弟待吾。处厚前坐绍圣间从官放归田里,至是以兵部尚书召还朝。尝中夜召吾语,因曰:“吾更祸重矣,将何以善后?”吾曰:“公不闻蔺相如、廉颇、郭汾阳、李临淮(李光弼为临淮郡王)、张保皋、郑年事乎?缙绅之祸,连结不解,非特各敝其身,国亦敝矣。公但能一切忘旧怨,以李文饶(李德裕)为戒,祸何从及?”处厚意动,矍然起,执吾手步庭下。时正月望,夜月正中,仰视星斗灿然,以手指天曰:“此实吾心。”因问此六人大略曰:“四人者吾知之,独不记保皋与年为何事?”吾言:“杜牧之所书新史略载之矣。”还坐室中,取《唐书》检视,久之曰:“吾未有策题,便当着此,以信吾志。”遂论六人以策进士。
       子仪年龄比光弼大十一岁,两人既是同事,同时名将,理应和睦相处。也许由于性格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及治军作风的歧异,两人感情竟日趋恶化,仇忿颇深。两人同桌共盘而食, 常相视以目,不交一言。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反,唐室因安思顺是禄山从弟, 恐其有变,召入京师,诏以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光弼与子仪既素有仇怨,今见子仪代思顺为节度,是自己的上司,握有生杀大权,深恐被害,正想亡命他去,计尚未决,忽又奉到诏书 :命子仪将朔方兵分出一半与光弼,东上讨贼。光弼恐分其兵更触其怒而动杀机,遂入见子 仪,跪地请命说:“我一死固然甘心,但请饶我老母妻子性命”。子仪立即趋下,拉着光弼手上堂并坐,对光弼说:“国难这样严重,非公不能平乱,今天还能计较私仇吗?”立召全军将吏集会,宣读诏书,遵照圣旨,将朔方兵分出一半与光弼。及别,执手流涕,以忠义相勉,左右皆感动泣下(见杜牧樊川文集卷六张保皋、郑年传)。玄宗急欲求得良将,以问子仪 ,子仪力荐光弼克当河北、河东讨贼的重任。天宝十五年正月,诏以光弼为河东(今山西省) 节度使,从此两人同心协力,终能平定安史之乱。子仪的公忠忘私,与光弼释仇交欢的精神 ,不但非战国时蔺相如、廉颇所能及,并且影响了新罗人。唐宣宗时,新罗人张保皋和郑年 ,来徐州(江苏铜山县)为小将,两人积不相能,后来先后返国,释仇交欢,平定了新罗的内乱。唐杜牧作张保皋、郑年传,引郭李交欢事,并谓:“郭汾阳优于张保皋”。宋宋祁作新唐书,即引杜牧文入新罗传,以郭李事作传论,这真是中外映辉的美谈。
@李文饶——公元846年,唐武宗去世,唐宣宗即位。李德裕为他进行册封大典,册封大典结束后,唐宣宗问身边侍奉他的人:“刚才靠近我的是不是李德裕,他看我一眼,都让我毛骨悚然”。刚刚即位的唐宣宗非常惧怕李德裕,在他亲政后的第二天便罢免了李德裕的宰相职位,在这之后,李德裕一次次被贬,在去往崖州的时候,病逝在途中,享年六十三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