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艾子杂说》镇宅狮子·白起伐莒
(2023-08-03 10:31:49)镇宅狮子
艾子使于秦,还,语宣王:"秦昭王有吞噬之心,且其状貌又正虎形也。"宣王日:"何质之?"日:"眉上有肉角耸起,目光烂然,鼻直口哆,丰颐壮臆,每临朝,以两手按膝,望之宛然镇宅狮子也。"(艾子到秦国去出使,返回国来,对齐宣王说:"秦昭王有吞并我国的野心,我观察到他的相貌正像一只老虎的样子。"宣王说:"何以证明?"艾子说:"秦王的眼眉上有耸起的肉角,目光炯炯光亮,鼻子挺直血张大,丰硕的下巴健壮的胸脯,每到朝上,用两手按住双膝端坐,远远望去活像一座镇宅狮子呀!")
镇宅狮子:象征安定家宅的石狮雕塑。镇宅,古时的一种迷信,即用法术驱除邪鬼,以安家宅。质:证明。哆(chT齿):口张开的样子。丰颐:丰硕的下巴。颐,下巴。壮臆:雄健的胸脯。臆,胸。
[简评]
此寓言给强秦之昭王画了一幅侵犯者的肖像。侵略者的内心总会从它的外表上表现出来。当时秦国强大,人称"虎狼之秦",时有吞并六国之野心。而秦昭王即位后,即任用外戚魏冉为相、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又改用范雎为相,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大胜赵军,从此奠定了秦统一中国的基础。
镇宅狮子,形貌凶暴,艾子把它极尽渲染地描绘形容了一番。但却指出了它的虚有其表,从而表现了一个弱者对盛气凌人者的蔑视和铮铮骨气,这是令人尊敬的。
白起伐莒
艾子为莒守。一日,闻秦将以白起为将伐莒,莒之民悉欲逃避。艾子呼父老而慰安之,日:"汝且弗逃,白起易与耳,且其性仁,前日伐赵兵不血刃也。"
白起(?一公元前257年):战国时秦国名将,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官至大良造(均为军将职务名称),屡战屡胜,先后夺得韩、魏、赵很多土地。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功封武安君。又在长平之战中大胜赵军,残酷坑杀俘虏四十多万人。后为相国范雎所忌,被迫自杀。莒(j西举):古邑名,在今山东省莒县。与:对付。
[简评]
寓言嘲讽了疯狂占领者的卑鄙和残忍。所谓"性仁"、"兵不血刃"都是反话,都应该打引号。白起这位"仁"者的"兵不血刃",竟然是在长平坑杀了四十万余俘虏。这种杀人法倒也省事便当,只要把人群推到土坑里去一埋,即可万事大吉,不仅兵不血刃,即连刃锋也没有碰磨一下,他对其兵器岂不仁慈到极点了吗?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天天高呼"亲善"、"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但是一次南京大屠杀,就是三十余万人,"白起之仁",真可谓"无独有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