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忠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魏元忠: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曰:“汉拜韩信,举军惊笑。蜀用魏延,群臣觖望(因不满意而怨恨)。此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也。故阴阳不和,拔士为相,蛮貊不庭(不庭,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无道,叛逆。),擢校为将。”(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三辰:日、月、星辰,这里比喻国运。擢:提拔,提升。士:古代指一般的读书人。蛮夷:旧时对边远少数民族的鄙称。天道失常,国运不佳,可以提拔普通士子作宰相;外族入侵,边境不安定,可以选拔兵卒作将领。指在非常时期,可以破格录用人才。)
予尝谓选将求材,无论卒伍,擢校之言,足为至论。夫世禄损智,纨生愚,专属将门,往往失士。今募兵乃取之民间,而论将多拘于世类,此偾师(使军队覆败)所以成风,而军威由之不振,主国是者当有远鉴。
昔仲长统著《昌言》,人皆谓详观时蠹,成昭政术。其《损益篇》有曰:“彼君子居位,为士民之长,固宜重肉累帛,朱轮四马。今反谓薄屋者为高,藿食者为清。既失天地之性,又开虚伪之名,使小智居大位,庶绩不咸熙,(【庶绩咸熙】庶:众多。绩:事功。咸:皆。熙:兴。 众多事业都兴办起来。
表示政绩显著。)未必不由此也。得拘洁(拘束其身。谓欲清高而反致自缚。)而失才能,非立功之实也。以廉举而以贪去,非士君子之志也。夫选用必取善士,富者少而贫者多,禄不足以供养,安能不少营私门乎?从而罪之,是设机置阱,以待天下之君子也。”噫!以是为言,是导贪长欲,顾足以厉人臣之节乎?今闻有道之士,亦曰居乡则一介不取,柄用则挥金不顾,人皆以为通,似亦非中正之论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