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庐西酒徒
庐西酒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638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继儒《读书镜·卷三》:人瘴

(2023-07-26 07:27:50)
       昔人有欲之官而恶其地之瘴者,或释之曰:“瘴之为害,不特地也,仕亦有瘴也。急催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攻金攻木,崇饰车服,此工役之瘴。盛拣妾姬,以娱声色,此帷簿之瘴也。一有于此,无问远迩,民怨神怒,无疾者必有疾,而有疾者必死也。昔元城刘先生处瘴,而神观愈强,是知地之瘴者,未必能死人;而能死人者,常在乎仕瘴也。虑彼而不虑此,不亦左乎?”此可为授官惮远避难者之戒。
元城刘先生】司马光弟子的刘安世。他是司马光的学生,但比包公更让人害怕,,以直谏闻名,人称“殿上虎”!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登进土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刘安世,字器之。父亲刘航,官做到太仆卿。刘安世中进士以后,不去参加铨选,跟随司马光学习,曾向司马光请教全心尽责、立身行事的关键。司马光教导他要真诚,并要他从不说假话开始。后来伍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升任左谏议大夫。刘安世体貌魁梧,声如洪钟。在他刚刚被任命为谏官、尚未拜官任职时,上堂告诉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任命儿为谏官。如果做了谏官,一定要有见识、敢做敢为,自己敢于承担责任,但倘若有冒犯皇上之处,灾祸便马上临头。皇上正以孝道治天下,如果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待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母亲说:“不对,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直言敢谏的臣子,你父亲一辈子想任此职但未能如愿。你有幸任此官职,应当舍弃身家性命来报答国恩。即使获罪遭受流放,不论流放地点有多远,我都会跟你走。”刘安世于是接受任命。做谏官许多年,堂堂正正,主持公道。他在朝廷上当面指陈政令得失,有时皇帝十分恼怒,他就握着手版退后一步站着,等到皇帝怒气渐消,又走上前激烈陈辞。旁边的侍臣们远远地看着,退缩一边吓得淌汗,把他看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不敬服他的。(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释】行已:是立身行事的意思。妄语:说假话。除:被授予官职。言路:指做谏官。正:纵然,即使。正:端庆、严肃。
  浑浊时代中的清流:北宋“殿上虎”刘安世九死一生的谏官生涯
谏官制度是宋代中央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谏官本意是监察百官,正气清风,然而作为谏官,尤其是敢于直言的谏官绝大多数在仕途上都极近波折,甚至九死一生。
选择成为谏官,就意味着选择与死亡相伴。
刘安世,被人称为“北宋最后一名直言谏官”,从他的遭遇中可见作为敢说真话的谏官是多么的不容易。
刘安世因敢于谏诤,抨击奸恶,让那些奸佞之人恨恨不已,所以他一直被奸妄之人陷害,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贬谪的路上度过的
古时有“八州恶地”:春州、循州、梅州、新州、高州、窦州、雷州、化州,这八个地方在古代算是蛮荒之地,条件皆为恶劣,很多遍贬谪的人通常都会被贬往这八地。关于这八州恶地,有这样一个说法:
“春、循、梅、新,与死为邻;高、窦、雷、化,说着也怕”
也就是说贬官到这八个州的人,必九死一生,很多人只听到它们的名字就吓得半死。
可以说这八州就是死亡之地,而刘安世去过其中七州。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登进士第,但他却拒绝了朝廷的任命,而是就学于是当朝宿儒司马光,成为司马光的弟子。
当时的司马光退居洛阳,潜心编纂《资治通鉴》。刘安世拜师司马光后,求教“尽心行已之要”,司马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
这一个“诚”字从此成为刘安世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学有所成之后,刘安世接受了朝廷任命,担任洺州司法参军。
宋神宗去世后,年仅九岁宋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太后和司马光一样都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此刻她立刻启用半隐半退的司马光为相,罢尽新法。
司马光为相后,很快把刘安世从地方调到了朝廷,推荐刘安世任秘书省正字。有恩师的庇佑,按理刘安世的仕途将畅通无阻,一片光明,但司马光只执政一年半便去世了。
司马光去世后,接任的吕公著推荐刘安世为右正言。这是一个七品的谏官,虽然官小,但它可以弹纠百官、规谏皇帝,职责十分重要,向来的选拔也十分严格。
能被推荐为谏官,首先就是对刘安世品行的肯定。
接到吕公著的推荐,刘安世对母亲说:“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刘安世心里很清楚谏官的不易,吃力不讨好,而且政治风险很大,“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他想到以母亲年老需要照顾为理由推辞不干。
刘母闻言立刻教训他来:“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听了母亲的一番话,刘安世毅然接受了谏官一职,从此开始了他“殿上虎”的谏官生涯。
当时,北宋政坛上党争激烈,政治生态很差,敢说真话的人大多遭到打击报复,因此敢于直言的谏官越来越少。
但是刘安世秉承一个“诚”字,他弹劾不法,闻过必纠,从不徇私,从无畏惧。
刘安世上任不久,就干了一件大事,他弹劾知枢密院事的章惇。
章惇的父亲章俞以章惇名义强买百姓田产,事情暴光后仅被朝廷罚铜十斤结案。刘安世十分不满,惩罚太轻,连续多次上书朝廷,要求严办章惇。
刘安世的敢于直言赢得了高太后的欣赏,升为左谏议大夫。
不过此事也大大得罪了章惇,章惇可是睚眦必报的主。
宋哲宗元符二年,民间盛传宫中重金征聘奶妈。当时哲宗才十四岁,还未娶亲立后,于是民间谣言四起,说皇帝以征奶妈之名,行搜美女之实。
刘安世立刻上折规劝,并在朝会当场提及此事,规劝哲宗要多读经史,学习治乱要义,千万不要沉迷女色。
脸皮薄的哲宗的一听当场就脸红了,一脸惭愧。高太后也很尴尬,连忙打圆场:“谣言而已,爱卿勿信!”
此后征聘奶妈之谣言,再也没有了。
任谏官期间,刘安世“正色立朝,弹劾无所顾忌”,仅是权臣重臣就有十多人被他弹劾。
如章惇、蔡确、黄履、邢恕、范纯仁等都被他弹劾,或去职或罢官。
他不但敢弹劾权臣宰辅,还敢和哲宗当堂争辩。很多时候,争执得面红耳赤,哲宗发火,他就收执朝笏站着一旁看着,等哲宗稍微息怒了,他又上前谏言,继续和皇帝争辩起来。朝上的官员、内侍见此都吓得战战兢兢。
于是刘安世得了一个“殿上虎”的称号,“一时无不敬慑”。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哲宗仰慕父皇神宗事业,决心继续改革,任用改革派章惇为相。被司马光贬斥的改革派纷纷回朝,党争再次上演,司马光一派又纷纷被打击。
身为司马光弟子的刘安世自然不能幸免。
章惇任相后便展开了报复,把刘安世贬往“死亡之地”梅州,仅仅是贬斥并不能让章惇解恨,弄死刘安世才是章惇真正想做的。
当初被司马光打击,新法丧尽,让章惇对司马光极为不满。他拜相后对已死的司马光也不放过,不但请旨剥夺司马光的封号,而且还要扒棺鞭尸。
刘安世不仅仅是得罪了章惇,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他太像司马光了。
史载:“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
对这样一个活着的“司马光”,章惇无法释怀,痛下杀手。
章惇利用职务便利提升一人为官,要他去梅州找个机会杀掉刘安世。此人得官后,立刻奔赴梅州。当时的梅州太守人很好,他知晓此事后,特意派人劝刘安世他躲避一下。刘安世不但不躲,反而与来人饮酒谈笑,还从容自如地写好遗书交给仆人。
也许是好人有好报,章惇派来的人竟然在距离梅州二十里的地方吐血而死。
一计不成再来一计,章惇又状告刘安世当初攻击哲宗征聘奶妈之事是针对哲宗废后后新立的刘皇后。章惇最终说动宋哲宗,让皇帝下旨将押解刘安世入京受审。结果押解刘安世的囚车还在路上,宋哲宗驾崩,徽宗继位,宣布大赦天下,刘安世又侥幸躲过一劫。
徽宗时期,宦官梁师成受重用。梁师成佩服刘安世,打算封他为大官。刘安世身边的人送他劝为 子孙计接受官职,刘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
最终刘安世没有接受梁师成的封赏。
比那些被迫害致死的谏官,“殿上虎”刘安世无疑是幸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