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苍略先生墓志铭(清)方苞
(2023-07-25 18:07:58) 二先生行身略同而趣各异[4]。茶村先生峻廉隅[5],孤特自遂[6],遇名贵人,必以气折之[7];于众人.未尝接语言,用此丛忌嫉[8]。然名在天下,诗每出,远近争传诵之。先生则退然一同于众人[9],所著诗歌古文,虽弟子弗示也[10]。(两位先生为人处世的思想相同,性格却不一样。茶村先生严厉有棱角,孤高放任,遇到有名声、有高贵地位的人,一定要以自己的精神气概压倒他;与一般普通的人,不一定说话交谈,因此招来很多忌恨。然而他名闻天下,一有诗歌出来,远近的人们争相传看吟诵。苍略先生却很谦和,完全同一般人一样,他写的诗歌古文,即使是自己的学生也不给看。[4]二先生:指杜岕、杜濬。行身:指身事。[5]峻:极,非常。廉隅:性情,行为方正不苟。[6]孤特:指性格独特,与众不同。自遂:自行其是,不接受劝告阻。[7]气:指正气,折:折服。[8]用此:因此。丛:众多。忌嫉:忌恨。[9]退然:谦让柔和的样子。《礼记檀弓》下:“文字其中退然,如不胜衣。”一同:完全相同。[10]弗示:不给看。)方壮丧妻,遂不复娶。所居室漏且穿[11],木榻,敝帷,数十年未尝易,室中终岁不扫除。有子,教授里巷间。窭艰[12],每日中不得食[13],男女啼号。客至,无水浆,意色间无几微不自适者[14]。间过戚友[15],坐有盛衣冠者[16],即默默去之。行于途,尝避人,不中道与人语[17],虽儿童、厮舆[18],惟恐有伤也。(他正当中年时死了妻子,就不再娶妻。居住的房间漏雨,屋顶将要穿透了,床榻简陋,帷幕破烂,几十年也没有更换过,屋子里一年到头不打扫。他有个儿子,在街坊人家教书。他家的生活十分贫寒艰难,经常到中午还没有饭吃,家里男女老少哭的哭,叫的叫,很是凄惨。客人来了,他拿不出茶水招待,神态脸色上没有丝毫不自在的样子。有时候去拜访亲戚朋友,席间如果有穿华冠美服的人,他就一言不发地离去。走在路上,常常避开别人,不在中途与人交谈。即使是对儿童或者仆役,也唯恐伤害他们。[11]漏:屋顶漏雨。《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上漏下湿。”穿:指墙壁有孔。穿,孔洞。[12]窭(jù)艰:贫困。《诗邶北门》:“终窭且贫,莫知我艰。”[13]每:经常。日中;太阳到中天,即中午。[14]几微:丝毫。[15]闻:有时。过:拜方。[16]盛衣冠:衣帽华丽。[17]中道:路途中。[18]厮舆:泛指乡村中作粗杂活的劳动者。)
初,余大父与先生善[19],先君子嗣从游[20],苞与兄百川亦获侍焉[21]。
先生中岁道仆[22],遂跛,而好游,非雨雪,常独行,徘徊墟莽间。先君子暨苞兄弟,暇则追随,寻花莳[23],玩景光,藉草而坐[24],相视而嘻,冲然若有以自得[25],而忘身世之有系牵也。(以前,我祖父和先生交好,我父亲跟随着与他交往,我和哥哥百川也得以侍奉在旁。先生中年时在路上摔了一跤,脚就瘸了,却喜欢出外游玩。不是下雨下雪,他常常一个人出门,自由自在地往来于废墟草丛之间。我父亲和我兄弟俩,闲暇时就陪着他,寻览花丛,赏玩风景。坐在草地上,相视而欢笑。冲和淡泊像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忘记了个人与世事的牵挂烦恼。[19]大父:祖父。指方帜,字汉树,号马溪。[20]先君子:指已死的父亲方仲舒,字逸巢。嗣从游:继续追随游处。[21]百川:方舟,字百川,诸生,以时文名天下。年三十七卒。[22]中岁:中年。道仆:在路上跌了跤。[23]花莳:花草。[24]藉草而坐:坐在草上。[25]冲然:心地空明、毫无挂碍的样子。)
辛未、壬申间[26],苞兄弟客游燕、齐[27],先生悄然不怡[28],每语先君子曰:“吾思二子,亦为君惜之。”(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年间,我们兄弟俩离乡去京师、山东游学,先生显得忧愁、不愉快,经常对我父亲说:“我很想念这两个后生,也为您舍不得他们。”[26]辛未、壬申:清乾隆十六年(1751)、十七年(1752)。[27]燕、齐:指今河北、山东一带。[28]悄然:忧愁的样子。怡:快乐。)
先生生于明万历丁已四月初九日[29],卒于康熙癸酉七月十九日[30],年七十有七,后茶村先生凡七年。而得年同[31]。所著《望山集》藏于家。其子掞以某年月日卜葬某乡某原[32],来征辞。铭曰:
蔽其光[33],中不息也[34];虚而委蛇[35],与时适也[36];古之人与[37]?此其的也[38]。(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四月初九日,死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七月十九日,终年七十七岁,总共比茶村先生晚死七年,两人享年却相同。先生写的《望山集》保存在家里。他的儿子杜琰在某年某月某日,选择了某乡某原埋葬他,前来要求我写铭文。铭辞是:隐藏他的光焰,内心却燃烧不息啊;忘怀自身,委屈顺应时世啊;古代的君子啊,是他的榜样。)
[29]明万历丁巳: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万历,明神宗朱翊钩年号。[30]康熙癸酉: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31]得年:享有的年岁。[32]子掞:《古文辞类纂》作“子琰”。[33]蔽:遮掩。光:光芒。[34]中:内心。[350虚:心中冲淡无欲念。委蛇(yí移):随顺的样子。后指敷衍应付。虚而委蛇,语《庄子应帝王》:“吾与之虚面委蛇。”[36]与时适:和世俗相适应。[37]与:同“欤”,语气词。[38]的:典范。
前一篇:高节妇传(清)方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