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江两节妇传(清)戴名世

(2023-07-25 16:25:48)
吴江两节妇者[1],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2],次适周志达。岁乙酉[3],大清兵南下,公卿皆薙发迎降,浸寻及于吴江[4]。文达固以负贩为生[5],至是从明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使志达往侦之[6],亦被执,令薙发,不从,遂见杀。是时长年二十九,次年十九,相与号泣,备寻其夫尸。会溽暑[7],尸积城下者累累,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吴江两名节妇,是农家的女子,姓许,家在城西的石里村,老大嫁给了张文达,老二嫁给了周志达。 乙酉年,清兵南下,达官贵人都剃发降敌,不久敌兵就打到了吴江。张文达原本以挑担卖货为生,这时跟着明朝一些遗民起事反抗,拿起武器做了一名小卒,战败后因不屈服而死。他家里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就让周志达去打听,周志达也被清兵抓住,清兵让他剃发,他不从,就被杀了。当时姐姐二十九岁,妹妹十九岁,姐妹二人在一起号啕大哭,准备寻找夫婿的尸骨。恰逢天气湿热,堆积于城下的尸体都糜烂不可辨识,才作罢。)[1]吴东:县名,今属江苏省。[2]适:嫁。[3]乙酉:顺治二年(1645)。[4]浸寻:逐渐。[5]负贩:负载货物随处贩卖,即做小买卖。[6]侦:了解,打听。[7]会溽暑:正值天气潮热。溽(rù入):湿气熏蒸。
长既丧其夫,又无舅姑[8],其兄欲迎之归,谢曰[9]:“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次事其姑甚谨,姑怜而散嫁之,涕泣被面谢曰[11]:“新妇所以不死者[12],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讵可失节他适?”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及姑濒死,诀日:“我死,依而姊居。”(
姐姐已经失去了丈夫,又没有公婆,他的哥哥想接她回家,她拒绝说:“我丈夫虽死了,但这里本是我丈夫家。从道义来讲我不可以回娘家。”妹妹侍奉婆婆很谨慎,婆婆可怜她,要遣散她把她嫁给别人,她泪流满面拒绝说:我之所以不死,是为了代替我的夫君侍奉他的母亲,怎么能失去节操嫁给他人呢?“不久,婆婆得病,快要死去,又依赖她存活了七年。等到婆婆快死时,和她诀别说:“我死后,你就和你姐姐同住吧。”[8]舅姑:公婆。[9]谢:拒绝。[10]被面:掩面。[11]新妇:古代称儿媳为新妇。)既丧,家财归于周氏子弟,遂依姊以居;各处—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两人固农家女,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舍旁有隙地,度可容两棺,为生圹以待死[12]。吴俗多淫祠[13],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14]。有一老尼,教两人薙发以从其教[15]。长曰:“不可。妇人之发,奈何与男子同去之?”次曰:“吾夫以不薙发死,而吾反薙之,何以见否夫于地下?”(婆婆死后,妹妹把家里的财产都归还给周家后人,自己就依傍着姐姐住下了。姐妹俩各居一宝,各自供奉丈夫的牌位祭祀。两人本来就是农家女子,善于耕田,一起种了三亩田来养活自已。屋舍旁边有空地,大约可以容纳两副棺木,她们就为自己挖好了墓穴来等待死去。吴地喜欢滥造祠堂,好佛教,贫困无依的妇女,多做尼姑。有一个老尼姑,叫她们刹发为尼。姐姐说:“不可以,妇人的头发怎么能和男子一起剃去呢?”妹妹说:"我丈夫因为不愿剃发而死,我反而把头发剃了,我死后有何面目见我夫君?”[12]生圹:人未死时预先准备好的墓穴。圹(kuàng旷):墓穴。[13]淫祠:滥建祠庙。[14]尼:尼姑。[15]薙发以从其教:剃去头发,出家为尼。“教”指佛教。)岁甲戌[16],长年八十,次年七十,尚躬耕如曩时[17]。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18]。两入泣且谢曰:“吾姊妹不幸遭多难,廉耻自爱,何旌之有也?且又无后,将旌之以为谁荣乎?”乡之人卒不能强也。(甲戊年,姐姐八十,妹妹七十,还像从前一样耕田。乡里人可怜她们,向官府汇报她们的事迹,请求为她们建造贞节牌坊以示表扬。两人哭着拒绝说:“我们姐妹不幸遭遇很多苦难,廉洁有羞耻之心,懂得自爱,有什么可表彰的?况且又没有后代,表扬我们将要把它当成谁的荣耀呢?”乡里人最终勉强不了她们。[16]甲戌:康熙三十三年(1694)。[17]曩时:昔时。[18]旌(jng京):旌表。封建时代官方给予谨守礼教道德者的一种荣誉,一般都要建牌坊或挂匾于门。)
赞曰:吾尝读《顺治实录》[19],知大兵之初入关也,淄川人孙之獬即上表归诚[20],且言其家妇女俱已效国装[21]。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22],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23]、里巷之氓[24],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呜呼!彼孙氏之妇女,视许氏二女何如哉?(我称赞说:我曾经读《顺治实录》,知道清兵才入关时,淄川人孙之獬立即上表投降,并且说自己家的妇女都已经效仿朝廷着装了。之獬在明朝时,官列九卿,而江淮之间的普通百姓,因为不肯效仿朝廷着装而死的,在道路上到处都是,却也毫不后悔。唉,那孙氏妇女,与许氏姐妹相比又如何呢?)[19]《顺治实录》:“实录”为中国历代所修每个皇帝统治时期的编年大事记。《顺治实录》为顺治期间的大事记。[20]孙之獬(xiè谢):淄川(今山东省淄川县)人明天启进士,官至侍讲,清兵入关后投降,因练勇守城有功,擢礼部右侍郎,旋以兵部尚书衔招抚江西,后为人弹劾夺职。[21]效国装:仿效满族装束。[22]九卿: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九名高级官,各代所指不一,明代以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为九卿。[23]介:与“芥”通,芥菜籽贱而小,故常以“一芥”喻低微贫贱之人或微小事物。[24]氓(méng蒙):百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