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后山(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携所作谒南丰(曾巩,世称南丰先生),一见爱之,因留款语。适欲作一文字,因托后山为之。后山穷日力方成,仅数百言,明日以呈南丰。南丰云:“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略删动否?”后山因请改窜,南丰就坐,取笔抹处,连一两行,便以授后山。凡削去一二百字,后山读之,则其意尤完。因叹服,遂以为法,所以后山文字简洁如此。
牛僧孺赴举之秋,常投贽于刘补阙禹锡,对客展卷,飞笔涂窜其文。历二十余岁,刘转汝州,牛出镇汉南,枉道汝州,驻旌(驻扎)信宿,酒酣赋诗,刘方悟往年改公文卷。僧孺诗曰:“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您刘禹锡在尚书省当了四十年的小官,如今所谓知名之士更是无人有出息。你我不用再讨论世上高升或沉沦的事,只要看看坐在这酒宴上的你和我的现状也就够了。我当年那像珠玉一样的文章,您可把它当作吐沫;也许只有高山大川,您才有点看得上眼。别嫌我今天仗着酒意说了些不中听的话,没想到我当年是拿着文章去谒见您这位官员的后来人。“粉署”为唐代尚书省的别称。)禹锡和云:“昔年曾忝汉朝臣,晚岁空余老病身。初见相如成赋日,后为丞相扫门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幸喜清光笑语频。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我年轻时曾在朝廷中任职,如今是又老又病没有出息。当年我曾首先看见您那像司马相如一样的精美的文章;可现在我却作为下属来谒见您这位宰相大人(汉代初年,魏勃欲见齐相国曹参,于是每天早晚在齐相舍人的大门外扫地,终于见到曹参,被推荐为齐国内史。后世就用“扫门”作为求谒权贵的典故)。回想往事使人长叹;幸喜现在能陪您一起欢宴谈笑。您那里的当宰相时用的旧冠冕,还等待着您第三次被任命为宰相时,拂去尘埃再用呢(牛僧孺已当过两次宰相)。“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意思是:宰相大人您还有着旧时的冠与剑,等到您上任后三天佩戴起来升降文武百官。按唐代惯例,宰相上任后三天主印,可以升降文武百官。)牛公吟和诗,前意稍解,曰:“三日之事,何敢当焉。”宰相三朝后主印,可以升降百司也。于是移晏竟夕,方整前驱。刘乃戒其子咸、久、丞、雍曰:“吾成人之志,岂料为非。汝辈进修,守中为上。(刘禹锡以此事为例,教训他的儿子刘咸允和刘承雍说:我当年是想使他(指牛僧孺)能成才,才那样不客气地做了,谁知犯了个大错。你们今后为人处世,应该持中,不要过分。)夫文字之交,本是净缘,而常结恶业。故虚心者,宜待之以曾南丰;盛气者,不宜待之以刘禹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