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嘉、徐淑夫妇书信集
(2023-07-19 15:14:08)与妻书·秦嘉
不能养志,当给郡使,随俗顺时,黾勉当去,知所苦故尔,未有瘳损,想念悒悒,劳心无已,当涉远路,趋走风尘,非志所慕,惨惨少乐。又计往还,将弥时节,念发同怨,意有迟迟,欲暂相见,有所属讬,今遣车往,想必自力。
(我的经济条件无法保证过那种清高的自由自在生活,所以只好在郡府里当差。我顺着世俗的方式和态度,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我深知你身体的病痛尚未痊愈,为此我日夜思念,心情忧郁。我现在要出差远方,辛苦赶路;这实属无奈,不是我喜欢这样做。我估算这一趟往返京城洛阳,历时将会相当长;心里与你一样很不是滋味,真希望晚一点再走。我很想与你见上一面,好说说心里话;现在雇车前去接你,想必你能够自力前来。)
(这是秦嘉至洛阳赴任后,思念徐淑,遣车回乡欲接徐淑至洛阳团聚,托人带给徐淑的书信,以明心事,兼述相思。)
答书·徐淑
知屈珪璋,应奉岁使,策名王府,观国之光,虽失高素皓然之业,亦是仲尼执鞭之操也。(夫君去担任如此重要的任务,您屈尊了。此行能够去京都,出入于王公府邸,参观国家的伟大设施,这是一种荣幸。尽管这不属于清高朴素、养志守真的事情,也与孔子为寻求机会而周游列国的行为相接近。)自初承问,心原东还,迫疾惟宜抱叹而已。日月已尽,行有伴例,想严装已办,发迈在近。(我收到你的来信,内心实在很愿意去到你身边相聚,但迫于疾病,无法行动,只能长叹而已。现在日期将到了,你与你的伙伴们,大概行李都已准备妥贴,只待上路出发了吧。)谁谓宋远,企予望之,(“谁谓宋远?跂(qí)予望之。”这是《诗经·卫风·河广》里的两句,意思是“谁说宋国很远?我踮起脚板就能看到”。徐淑引用它,表示自己认为洛阳并不遥远。当然汉阳郡到洛阳,也有一千多里路,在古代不能算近,踮起脚来也肯定看不到的,这里表达的只是路远而心近之意。)室迩人遐,我劳如何。(下面接着写:你走后留下一所空房,它虽然很近,但主人却很远,叫我如何不想你?)深谷逶迤,而君是涉;高山岩岩,而君是越,斯亦难矣。长路悠悠,而君是践;冰霜惨烈,而君是履。身非形影,何得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得同而不离。於是咏萱草之喻,以消两家之恩;割今者之恨,以待将来之欢。今适乐土,优游京邑,观王都之壮丽,察天下之珍妙,得无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我的身子不能成为你的影子,哪能一行动就能同你一道;我们的形体不是比目鱼,哪能同行同止永不分离。所以,我只能吟咏萱草忘忧的诗句,来消减两人之间的思念;只有割舍眼下的怨恨,来等待将来的欢会。你现在要去欢乐之地,在京城游玩享乐。观赏都城的壮丽景色,见识天下的珍品妙物,该不会眼花缭乱,心意转移,一去就回不来了吧?)(“深谷逶迤,而君是涉……”接连四个复式句,都是以“君”为主体,描述登高涉深,翻山越岭,冒着严寒,在那里辛苦赶路,排比而下,文气磅礴。“身非形影”以下,是一组典型的四六文句,又以作者本人为主体,说自己恨不能就在夫君身边,同甘共苦。这些文字也很精致典雅,显示了作者的不凡笔力。其中所说的“萱草”,也是一个《诗经》中的典故,它又称“忘忧草”,“咏萱草之喻”,是希望能够用来忘却忧愁。)
(徐淑抱病在家,获秦嘉信,不能随车至洛阳,作此答书,想象丈夫在外经营四方,鞅掌王事的辛劳,而自己不能往伴,意甚怅怅。末句调侃丈夫身在王都,是否流连风光,心系别处了,于一丝姣态中透出痴情。)
重报妻书·秦嘉
车还空反,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怅然。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宝钗一双,好香四种,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派车去接你,却没有见到你,深感失望,(遂)写信与你叙说离别的痛苦,怅然若失。近来得到的这面镜子,明亮又好看,外形花纹华丽,世所稀有,想来你一定很喜欢,所以把它赠送给你。同时送你宝钗一对,价值千金;有龙虎图案、用丝线编制成的鞋子一双;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你可以时常弹奏。明镜可以照容貌,宝钗可以使你头面生辉,芳香可以使你身体芳香去掉污秽,麝香可以使你避开臭气,素琴可以使你快乐。)
(秦嘉见妻子不能来,甚失所望。又托人为妻子带回礼物——宝钗、好香,与自己所常弹的素琴,并赠此书。用心如此,可以说是中国好丈夫了。)
答书·徐淑
既惠音令,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赐,非丰恩之厚,孰肯若斯。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3 惠:赠。音令:美好的语言。此指书信,即前文《重报妻书》。令:美、善。4
诸物:指前文所述镜、钗、香料、素琴四物。5 鄙陋:自谦之词。6 髣髴:同“仿佛”。7 敕(chì):告诫。8 过:错。9
飞蓬之感:《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为丈夫行役在外,妇人在家无心修饰打扮自己。10“班婕妤”句:班婕好汉成帝时被选入宫,初颇得宠,后为赵飞燕所谗,退居长信宫侍奉太后。所作《自悼赋》中有“君不御兮谁为荣”句。谁荣:为谁荣,为谁打扮之意。11须:待。12光仪:此指丈夫漂亮的仪容。)
(这是徐淑收到丈夫寄回的礼物后所作的回信,惊喜之情溢出言表,继而相思涌上,说丈夫盼她在家“明镜鉴形、芳香馥身”,是“未获我心”。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徐淑一心盼望丈夫早归,与她共揽明镜,琴瑟相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秦嘉客死异乡,二人一生,竟无再会之期。书信中的充满期望的等待,因而显得无尽而漫长。)
前一篇:袁宏道《叙小修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