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原文·语境】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老百姓有这样的话: “管什么仁义不仁义,谁对我有好处,谁就是有德的人。”
所以,伯夷以周灭商为耻,饿死在首阳山,但周文王、周武王并不因此就降低他们作为一个王者的声誉;
盗跖、庄蹻残忍凶暴,可是他们的党徒却无穷无尽地称颂他们有义气。照这样看来,“偷人家钩带的被处死,偷别人国家的却封侯。而侯门内自然就有了仁义。”
这话不是没有根据的啊!)
——司马迁《史记 · 游侠列传》节选
【释义·点评】
飨:同“享”。
意思是:哪里知道什么仁义,已经享受了谁的好处,就认为谁有德。
“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可谓话糙理不糙。一方面是说,有权势的人掌握着“仁义”的话语权;一方面是说,“仁义”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还要看实际的作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