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易简特受宋太宗顾遇,性特躁进(急于进取,热中于仕进。),罢参政,知邓州,年才逾壮,有不胜闲冷叹,赠老僧诗曰:“憔悴二郎三十六,与师气味不争多。”又移书亲旧,曰:“退位菩萨难做(比喻人失去了职位,即使有善心,想帮助人也难以做到。)。”竟不登疆仕而卒。
世言躁进,有夏侯嘉正为馆职,平生好烧银(炼丹)而乐文字之职,常曰:“吾得水银银一钱(吾得见水银成银一钱?),知制诰一日,无恨矣。”俱不谐而卒。
钱僖公惟演,自枢密使为使相,叹曰:“使我于黄纸尽处押一个字,足矣。”
寇准年三十余,太宗欲大用,尚以其少,准遽服地黄,兼饵芦菔以反之,未几皓白。(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宋李宗谔云:“先公少多病,炙灼殆无完肤。”故从伯赵相国谓曰:“太凡壮年宦仕忌于太速,肌体患在太丰。观子气实神深,虽体中多疾,无足虑也。”
范镇东《齐记事》云:“嘉陵江上见二鹘未成,跃出巢穴,往往堕崖下死。其天性俊勇,是躁进之类也。”吁!可畏哉。
【使我于黄纸尽处押一个字,足矣】黄纸,指书写皇帝诏书的黄麻纸。按宋制,凡诏书需宰相副署方得生效。宰相副署,一般用押字。所谓“押字”,又称花押,乃是“书名之草者,施于文记间,以自别识耳”,类似于今天的花式签名。宋代流行花押,宰相签署诏敕、官员签发文件、平民签订契约,都习惯用押字,相传王安石的花押像一个“歹”字,而受到同僚取笑:“王荆公押石字,初横一画,左引脚,中为一圈。公性急,作圈多不圆,往往窝匾,而收横画又多带过。常有密议公押‘歹’字者,公知之,加意作圈。”如今,日本的首相与内阁大臣还保留着花押签名的传统。钱惟演梦想在黄麻纸上押字,实际上就是想当宰相的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