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嘉莹讲诗歌:什么是“赋比兴”?(2)

(2023-06-26 15:35:43)
再给大家举一个“兴”的例子。这一首题目是《伐檀》,《诗经》多以第一句里的两个字当题目。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檀兮”,“坎坎”也是声音。做什么呢?伐檀,一个劳动的人在砍檀木。檀木砍下来后“置之河之干兮”,放在河的“干”,“干”就是岸。“河水清且涟猗”,河水这么美,这么澄清,而且上面有“涟”,是水的波纹。这个“猗”是什么呢?“猗”和“兮”都是语词,只发声,不一定有意思,类似“啊”“哦”这种声音。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这是眼前的外在的景象,引起了他内心的感发。“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穑”都是农田的工作,锄地、插秧、割草。这个人没有拿过一次犁耙,没有种过一棵秧苗,为什么粮食收获了,却把这么多粮食都收走了?“狩”跟“猎”都是说打猎,有时候用网等着捉,有时拿弓箭射。“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胡”就是为什么,何;“瞻”是见到;“貆”就是貂皮、狐狸皮之类的皮草。没有看你打过一次猎,可是为什么你的院子里悬挂着这么多皮草?你们都是不劳而获,剥削了劳动之人一切的成果。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在中国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品德的美好,一是说地位的崇高,所以那些品德美好、地位崇高的人是“不素餐”。“素”就是白,是不应该白吃饭的。《孟子》里有辩论,讲孟子跟一个农家的人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去种田的,你有你的工作,我有我的工作。如果你的职位在办公,不在种田,你吃了种田人收获的粮食,却不把工作做好,你就白吃了人民的粮食,而真正在上位的人是不会白吃老百姓的粮食的。
《诗经》里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也写男女之间的爱情,也反映社会上的不平等。不只如此,它有形式上的变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个字一句,“坎坎伐檀兮”五个字,“置之河之干兮”六个字,“河水清且涟猗”六个字……有很多变化。
我不但要讲写诗时心跟物的关系,而且顺便要说明中国诗歌的形式。
中国最早的诗集就是《诗经》,《诗经》的形式是以四字一句为主。这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可以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甚至三个字都可以。《螽斯》的第一句“螽斯羽”,就是三个字。“螽斯”是一种会飞的虫子,“羽”就是它的翅膀动来动去的样子。“螽斯羽”,你看那个螽斯在飞,挥舞着翅膀,三个字一句。
为什么大多数是四个字一句呢?这是由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还有我们生理的结构,自然而然形成的。什么是语言的特色呢?我们的文字是单形体,一个字占一个单位,不像英文是好多字母拼起来的;而且是单音节,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不像英文可以有很长的音节。单形体、单音节的这种语文,有的时候就是单调,所以中国的诗歌特别注重避免这种单调的短处,一定要形成一个韵律。
而在这种单形体、单音节的文字之中,要形成一个韵律,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四个字一句,形成一种二二的音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基本还是两个字的停顿。这是中国单形体、单音节的语言文字要形成韵律时,最基本的形式。四个字一句,我们把它叫四言,《诗经》多数是四言诗。
回到心与物的关系。陆机《文赋》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落叶的枯干、衰老、死亡,与我们生命的衰老、死亡有相似之处。但这是“兴”的一个原因。还有呢?看《伐檀》,说我在砍树,树枝放在河岸边,河水这么澄清,与“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你找不到十分相似的理由。河水上面有很多波纹这么美丽,与你要责备的那个剥削者,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兴”的外物跟内心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种作用。有时候有相似之处,可以用理性说明。树叶黄落了,人想到生命衰老就悲哀了;关雎鸟相鸣相应,就想到人应该有伴侣。有的时候,你要注意到它的相似之处不是在理性的情意,不一定有可以说明的关系。它也有相似之处,也是一种引发,总而言之是用外物把感情引发出来。怎么样引发是很奇妙的,是声音的引发。《伐檀》中,“檀”“干”“涟”“廛”“貆”“餐”都是an的声韵。它有的时候引起人的感发不一定是意思的、理性可以说明的,就是一种声音的引发。
中国的诗歌是单音节的、单形体的、单调的,所以注重韵律,而且韵律之中注重协和。中国的诗歌,新诗我们不说,所有传统诗歌都是押韵的。这是与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特色有必然关系的。如果你讲中国的声韵学,就会发现中国文字的五音,作为韵母的字特别多,aoeiu等都是押韵的字。日本的诗歌从来不押韵,因为他们都是子音发声的字,韵母的字是比较少的。
比:以此例彼,由心及物
除了“兴”以外还有“比”和“赋”。比是“以此例彼”,“以”就是用,“此”就是这个,“例”就是比,用这个比那个。这跟“兴”是不一样的,“兴”是一种引发,一种感动,有时候你可以用理性解释,有时候你不能用理性解释。河水与剥削者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所以不一定。可是“以此例彼”呢,就不然了。“以此例彼”是作者有心找的比喻,“兴”可以是作者无心的感发。写一个男子本来也没有想到要结婚要交女朋友,忽然见到河上那一对鸟,他想起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能是无心的感发,不一定是有心的比喻。刚才的“河水清且涟猗”更是不相干,你很难说他有理性的理由。可是现在的“比”是作者有心安排的比喻,作者内心先有了一种情意,然后找外物来比喻,所以是“由心及物”的关系。
我们也可以举一个例证来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一首的题目叫《硕鼠》。“硕”就是大,“硕鼠”是大老鼠。对这个大老鼠讲话,“无食我黍”,“黍”是一种粮食,你不要吃我的粮食。“三岁贯女”,贯就是侍奉的意思,说有三年这么长久了,我侍奉你,把一切都给你。“莫我肯顾”,“莫”是不,“顾”是顾念,你不肯顾念我。句子倒装,“你不肯对我顾念”,这是强调。
“逝将去女”,“逝”又是一个发声的词,跟“猗”“兮”一样。“去”是我将要离开,“女”就是你。“适彼乐土”,这个“适”是往,我要去另外的地方,是一个快乐的地方。“乐土乐土”,如果我真的找到这样一个快乐的土地,是“爰得我所”,“爰”是于是。真的找到我的安身立命之地,我愿意留下来。
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硕鼠》说的不是老鼠,而是一个比喻,比的是那个剥削和压迫的人。它用的是“比”,先有一种被剥削、被压迫的痛苦,然后用吃粮食的老鼠来做比喻,所以这个关系是“由心及物”的关系,用老鼠来比剥削者。
“兴”跟“比”,无论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主要的关系是什么呢?可以用比较现代的语言归纳,就是情意与形象的关系。
情意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由物及心”,由外部的现象引起内心的感动常常是比较自然的、无心的,不是用心思意念勉强安排出来的形象。而“由心及物”,内心的情意用一个外在的物象来表达的时候,这种现象比较像是作者、诗人有心安排。如果我们用西方文学理论来看,像simile(明喻)、metaphor(暗喻)、satire(讽刺)、personification(拟人)、symbol(象征),甚至还有最近很流行的objective correlative(客观对应),不管制造了多少terms(术语),基本上都属于有心安排这一类。我不是说西方的诗歌没有属于自然感发的这一类,像华兹华斯写一个春天的黄色小花怎么摇摆,也有自然的感发。但critical terms(批评术语)里没有一个相当于中国“兴”的术语。20世纪60年代,UC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陈世骧先生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论中国的“兴”》,是用英文来写的,他找不到一个“兴”对应的英文术语来翻译,都是用的拼音。中国虽然没有西方那么多的术语,但是中国所讲的是根本,是一个根源,基本的形式有这么几种。英文的术语很多,但是它所说的都是有心安排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