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板桥家书:复同年孙幼竹(谈儒者之通病)

(2023-06-26 10:07:56)
   昨奉手书,备荷心洼,并蒙惠寄二函。簿书偶暇,时一展读,具见尊意高超,宗尚紫阳除弊救时之旨,不泛滥于记问,不沈溺于功名,直欲造古人第一等地位,苟非三折肱于此道者,曷能若是?钦佩钦佩。承示明季诸儒,都喜放言高论,适足以致寇,实非苛责前贤。申公不云乎:为政不在多言。为学亦然。(《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 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无如矫同立异,为儒者之通病。贤如朱子,尚不免有门户之见,尝与陆于讨论无极,见解各殊,遂成冰炭。朱诋陆为顿悟,陆诋朱为支离,其实见理台一,并无差异。(鹅湖之会: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在治学方法上,朱熹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认为“心即理也”,不必多做读书穷理工夫。朱讥陆为“禅学”,陆讥朱为“支离”,并赋诗互相责难。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朱子主道问学,何尝不开达本原?陆子主尊德性,何尝实征践履!盖学识之争辩,往往因毫厘之相差,酿成水火之不相容。足下来书,洋洋数千言,畅论黄南雷、孙苏门、顾亭林、李屋诸先儒学术,语语人微,丝丝人扣,仆何人斯,敢萌希贤仰慕贤者,愿与之齐等。 指效法贤人。)之想?所以与士林断断争辩者,只为一般推廓不开之秀才而发。若谓党同伐异,则吾岂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