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板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2023-06-10 16:37:05)
  板桥出身贫寒,体验过社会上的不平等,这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他可贵的平等观念。他不仅反对以富欺贫,以贵傲贱,更批判了那些“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妄自尊大而又怨天尤人的没出息思想,并告诫郑墨为人要存心忠厚,不要处心积虑地算计别人。
  板桥用“天道福善祸淫”“循环倚伏”的观念来解释人事沉浮的复杂的社会现象,自是不正确的,不过立论重在劝人为善,而不是无所作为的宿命论。
  谁非黄帝尧舜之子孙,而至于今日,其不幸而为臧获,为婢妾,为舆台舆和台是古代奴隶社会中两个低的等级的名称,后来泛指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皂隶,窘穷迫逼,无可奈何。非其数十代以前即自臧获婢妾舆台皂隶来也。一旦奋发有为,精勤不倦,有及身而富贵者矣,有及其子孙而富贵者矣,王侯将相岂有种乎!而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辄曰:“彼何人也,反在霄汉;我何人也,反在泥涂。天道不可凭,人事不可问!”嗟乎!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天道福善祸淫,彼善而富贵,尔淫而贫贱,理也,庸何伤?天道循环倚伏,彼祖宗贫贱,今当富贵,尔祖宗富贵,今当贫贱,理也,又何伤?天道如此,人事即在其中矣。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簏,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并不返诸其人。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勒乎!如此存心,是为人处,即是为己处。若事事预留把柄,使入其网罗,无能逃脱,其穷愈速,其祸即来,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不可测之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