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
(2023-05-19 08:41:35)答李司户
宋之问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
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
驷马留孤馆,双鱼赠故人。
明朝散云雨,遥仰德为邻。
这是一首酬答诗,即李司户给宋之问写了一首诗,于是宋之问也作诗酬答对方。
景龙三年(709年),
唐中宗李显准备提升53岁的宋之问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告发宋之问受贿,于是宋之问被贬谪为汴州(今开封)长史。宋之问在汴州遇到了司户李夔,当时李夔作了一首《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
阮籍蓬池上,孤韵竹林才。巨源从吏道,正拥使车来。
相逢且交臂,相命且衔杯。醉后长歌毕,馀声绕吹台。
要理解宋之问的诗,先要了解李夔的这首诗。《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不是五律,是一首古体诗。前四句意义上像扇面对,不过句法上并不对仗。
阮籍蓬池上,孤韵竹林才。李夔把宋之问比作隐居竹林的阮籍。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其《咏怀诗》第20首写道: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注:蓬池,古泽之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即汴州。
巨源从吏道,正拥使车来。山涛,字巨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但是山涛不但热衷于做官,还喜欢举荐他人做官,结果惹得嵇康不开心,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名垂青史。前4句中,李夔自比为官的山涛,而将宋之问比作阮籍,前者入世,后者出世。
后四句说,我们相逢时非常亲近,一起饮酒交心。醉后歌罢,余音绕梁。
宋之问的前两句,也对彼此作了交代: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我宋之问是远方来的贬谪之臣,遇到了您乘坐輶轩(使臣坐的轻车)而来。(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古代使臣的代称。)
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颔联与李夔的颈联意思一样,表示二人相互亲近,饮酒作乐。
驷马留孤馆,双鱼赠故人。明朝散云雨,遥仰德为邻。
车马暂时留宿在孤寂的驿馆,书信诗歌赠给老友。明朝各奔东西,我遥望以德为邻的您,充满了尊敬。
纪晓岚对这首诗评价不高:“格意甚卑,殊不类延清(宋之问的字)他作。尾句尤陋。”
尾句,有点奉承之意,把自己摆的位置太低,作诗和作人一样都应该不卑不亢,所以纪晓岚有这种评价。
另外,据《新唐书
》记载,宋之问还未动身,又改任越州(浙江绍兴)长史。《新唐书•宋之问传》:
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
故太平深疾之。中宗将用为中书舍人,太平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下迁汴州长史, 未行,改越州长史,颇自力为政。
李夔诗题以及首句的“蓬池”,都表示地点为汴州。不知道宋之问到底有没有去汴州。或者这次相逢是其他的时间吧。
后一篇:刘长卿: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