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邺:若说神仙求便得,茂陵何事在人间

(2023-05-17 11:02:17)
望仙
罗邺
千金垒土望三山,云鹤无踪羽卫还。
若说神仙求便得,茂陵何事在人间。
题中的“望”字关系着诗中的两个视角。一是历史的视角。指秦始皇遣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望”眼欲穿地希望在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找到长生不死之药;题中的“望”字坐实在首句“干金垒土望三山”之“望”字上。二是诗人现实的视角。回溯历史,当年炼丹求仙、梦寐长生的汉武帝已如匆匆过客,去无声迹,惟有荒冢茂陵,凄草衰飒,历历在目;题中的“望”字坐实在“茂陵何事在人间”的“在”字上。
茂陵,在今陕西省兴丰县东北,汉初为茂乡,属槐里县。后因汉武帝葬此,改名茂陵,置“茂陵邑”。“若说”,假设口气。问者对所问之事不带明确的肯否态度。只是提出一个历史的逻辑的疑点:如果说神仙是可以求而得之、助人长生的,那么为什么不惜千金虔诚求仙的汉武帝却驾崩仙逝、葬入茂陵了呢?问中已含黜陟。“求仙便得”实乃“求仙不可得”。因“得”,应是有所获益或收取。汉武帝奉信神仙,服丹一场,终未超脱生死大限,还如常人一样盖棺入殓,进入坟墓。平心而论,除了劳民伤财,“得”到什么了?作者讥诮辛辣,笔下藏锋。李贺也曾讲到汉武帝求仙之“得”:“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马诗》二十三)炼丹求仙,仅得到烧炼的一缕紫烟而已。这与罗邺讽刺汉武帝学仙仅“得”荒冢一座,意义相近。稍微不同的是,李贺用明显蔑弃的口吻,罗邺则故把神仙举奉起来,放到人们膜拜乞“求”的高座上,然后以“求”而无用,说明它的可“望”不可及。所谓“望仙”,旨在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