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2023-05-05 10:04:45)
《惜花》是唐末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全诗紧紧扣住一个“惜”字,逐层展开,逐层推进,反复渲染,反复加深,用笔精细入微,情意深沉悠长。
惜花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即,离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感到未来的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教人满怀怅恨。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假如能得到青苔的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那就更令人黯然伤神。既然不能留住春光,也只有临轩凭吊春天的离去而对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映入池塘的,只有那绿沉沉的树荫。
皱白:枯萎皱缩的白花。腻香:细腻鲜丽的花。香,一作“红”。随:这里有追踪的意思。淋:一作“侵”。总得:这里是如果能够的意思。轩:一作“阶”。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朝灭亡后多年。吴在庆《韩偓集系年校注》卷二系此诗于后梁乾化五年(915),此诗韩偓身在闽地南安,见春去花落而伤时悼世,因作此诗。
整体赏析
人们都知道韩偓是写作“香奁诗”的名家,而不很注意到他也是题咏景物的能手。他的写景诗句,不仅刻画精微,构思新巧,且能透过物象形貌,把握其内在神韵,借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将咏物、抒情、感时三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此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诗题“惜花”,是对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诗人的笔触首先伸向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用“皱白”“腻红”指代花朵,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形体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构图。“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都能切合各自特点,状物而得其神。未写落花先写残花,写残花又有将落未落之分,整个春去花落的过程就显得细腻而有层次,自然地烘托出诗人的流连痛惜的心情。
接着,诗篇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这里的“片片沿流去”和“枝枝被雨淋”,都是写的实景,但添上了“眼随”“恨满”,就起到化景语为情语的作用。不说“眼看”,而说“眼随”,更深一层,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了。至于“恨满”的“满”,既可理解为诗人惆怅满怀,也可理解为诗人的伤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湿的花枝上,于是客观的物象又蒙上了人的主观心境的投影。
再进一步,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这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而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也从中得到了体现。
末了,诗人因无计留住春光,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对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即所谓“绿肥红瘦”。“明日池塘是绿阴”一句不言花尽,而其意自明,委婉含蓄的笔法,正显示诗人那种不愿说、不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内心矛盾。
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当然不限于对于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刘学锴认为它“称得上是一首唐王朝的挽歌”(《唐诗选注评鉴》),虽不能指实,但看它写得那么幽咽迷离、凄婉入神,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殆无可疑。
名家点评
宋代范晞文:韩偓《落花》诗:“总得苔遮犹慰意,便教泥污更伤心。”弱甚。老杜有“纵教醉里风吹尽,可待醒时雨打稀”,去偓辈远矣。王建亦有“且愿风留着,唯愁日炙销”,正堪与偓诗上下。(《对床夜语》)
明代周珽:致尧诗清奥孤迥,此诗意调足玩。珽按:韩偓在唐末,志存王室,朱温恶之,贬濮州司马。天祐中,复召,不敢入,因挈家依王审知,悯时伤乱,往往寄之吟咏;此借惜花以寓意也。(《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清代朱三锡:此篇句句是写惜花,句句是写自借意,读之可为泪下。(《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清代吴乔:明人以集中无体不备,汗牛充栋者为大家。愚则不然,观于其志,不惟子美为大家,韩偓《惜花》诗,即大家也。余读韩致尧《惜花》诗结联,知其为朱温将篡而作,乃以时事考之,无一不合。起语云“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是题面。又曰“眼随片片沿流去”,言君民之东迁也。“恨满枝枝被雨淋”,言诸王见杀也。“总得苔遮犹慰意”,言李克用、王师范之勤王也。“若教泥污更伤心”,言韩建之为贼臣弱帝室也。“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意里然矣。此诗使子美见之,亦当心服。诗可以初盛中晚为定界乎?此诗(按指杜甫《秋兴八首》)及义山之《无题》、飞卿之《过陈琳墓》、韩惺之《惜花》诸篇,皆是一生身心苦事在其中,作者不好明说,读者不能即解。(《围炉诗话》)
清代吴汝纶:亡国之恨也(末句下)。(《唐宋诗举要》引)
清代吴闿生:此伤唐亡之旨,韩公诗多有此意。(《韩翰林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