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逞才气,往往好论兵
(2023-05-05 08:18:34)偶得十一首(选一)
赵翼
文人逞才气,往往好论兵。
及夫事权属,鲜见成功名。
古来称儒将,唯有一孔明。
寥寥千载后,虞雍王文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赵翼以历史的观点,说明文人喜欢夸夸其谈,其结果必然导致失败。诗的开头诗人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文人往往喜欢到处炫耀自己的才华,认为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但当他们掌握军事大权后,往往很难取得成功。古往今来,能称得上儒将的只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三国到清朝时期,时间跨度有一千多年,勉强称得上儒将的只有虞允文和王守仁。虞允文曾在高宗时期担任中书舍人,在采石矶一战中大破金军,从而使自己名声大噪。而王守仁是明朝著名的理学家,他曾率领明军平定王宸濠叛乱,后来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除此之外,别的都称不上儒将。
此外白面徒,谩诩韬略精。
河桥二十万,惜哉陆士衡。
深源令仆材,声名丧北征。
房琯陈陶斜,车战旋摧崩。
忠如张魏国,五路败富平。
所以,在诗人赵翼看来,除了上述三个人之外,别的文人就不要厚着脸皮夸赞自己如何精通文韬武略了,不信请看西晋时期的陆机,诗文堪称一绝,但打起仗来却一塌糊涂。当他率领二十万大军参与讨伐长沙王司乂时,却遭到大败而归。还有东晋当时负有盛名的中军将军殷浩,(《晋书·殷浩传》:“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唐卢照邻
《释疾文·粤若》:“俯仰谈笑,顾盻纵横,自谓明主以令僕相待,朝廷以黄散为经。”)率军北伐时被前秦大败,后又在安徽蒙县北面山桑一带遭到姚襄大败。唐玄宗时期的房琯,在安史之乱中自动请兵讨伐,不料在陕西咸阳陈陶斜全军覆没,四万将士由此失去生命。宋高宗时期的枢密院事张浚,他曾率领五路兵马大战金兀术,不料在陕西富平被打得大败。
由来非所习,奴织婢学耕。
如何纸上谈,辄欲见施行。
君看云台上,何曾有书生?
他们为什么会遭遇失败呢?这是因为军事指挥不是他们的长项,这就好比男人去织布女人去耕田,他们不失败都没有天理。“奴织婢学耕”反用《南史、沈庆之传》:“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句意。这些文人只懂得纸上谈兵,只重视理论,不懂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且又不白之理?所以你看看东汉初年的云台三十二位将领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书生。
在这首诗中,诗人赵翼共用了八个典故,涉及四十多个历史人物,这足以唤起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联想。对于陆机,诗人比较含蓄,认为如果他不去指挥兵马的话,或许还能作出应有的贡献。而张俊,毕竟是抗金英雄,始终坚持抗金的主张,所以他忠心可嘉。而对于无骨文人殷浩,诗人赵翼毫不留情,认为他根本就不具备领兵打仗的素质,所以最终导致“声名丧北征”。此诗议论精辟,论述深透,结构严谨,读来有一种成熟的美。
后一篇: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