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
(2023-04-06 09:32:48)送别诗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题材,生命中总会遇到各种分离场景,有时是学子进京赶考,有时是游子外出谋生,可谓不一而足。唐代很多诗人都有被贬谪远方的经历,有人甚至接连不断地遭受困境,心中也非常痛苦。
唐代一位才子有一次送别前辈,就写了一首佳作,表达委婉,情深意长。下面介绍刘禹锡被贬异乡,后辈才子写下一首赠别之作,寄兴深微,想象丰富。
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
唐代
殷尧藩
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
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
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
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
殷尧藩是唐代诗人,34岁进士及第,担任过县令,官至侍御史。他与许浑等人是诗友,也非常钦佩前辈刘禹锡的才华和人品,有一次诗人得知刘禹锡又将被贬为连州刺史,心中非常诧异。
因为刘大人此前已经离开京城十年,刚被召回不久,忽然又生出变故,他对刘大人的前途深感担忧,于是题诗相赠。全诗想象丰富,寄兴深微,表达出诗人对前辈的关心和祝福。
刘禹锡为了大唐王朝的繁荣昌盛,不惜冒着风险,参加了王叔文提倡的革新,最后却不幸被贬谪远方。诗人非常崇敬刘大人的高风亮节,作者在开篇就感慨连州路途遥远,又在心中默默叹息刘禹锡此行将极其艰难。
不过诗人并未表达出悲愁和惆怅,反而语气轻松地对刘大人说,贬谪之地离京城虽然非常遥远,但是您此次前往南方,简直就像回到家乡。
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刘禹锡的家乡在河南荥阳,可是多少年来,老刘一直将他乡当故乡,习惯了漂泊在外的日子。唐代的连州在广东清远,“五羊城”,本指广州,这里指代连州。遐荒,指边远荒僻之处。
诗人为了安抚刘禹锡的悲痛情绪,又继续发挥想象,“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诗人说此次远行,即使山高路长,但是由于离家不远,很快就能忘记羁旅愁思;同时连州土地肥沃、溪水甘甜,也会感觉岭南的瘴烟和雾气比较轻薄。
“山路、瘴烟”等词语,交代了连州地区的典型环境,也暗指沿途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诗人希望刘禹锡不要在意这些困难,就当此行是自己还乡探亲,路途的艰辛就仿佛是过眼的浮云。
颈联转而描写岭南的独特景象,“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罗浮山在岭南的中南部,那里的气候非常适合梅花生长;同时岭南的荔枝也是闻名遐迩,唐玄宗时代就经常有快马传递,将新鲜的荔枝送给杨贵妃品尝。
诗人用“清入、红分”,展现出梅花的清香和荔枝的红润。这种虚实结合的技法,尽显才子的良苦用心,他希望老刘看到岭南的这些美好事物,就会化解心中的悲愁。同时梅花清雅的形象,也暗喻一种高洁品质。(“罗浮梦”就是梅花的代称,此典故来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龙城录》。据《龙城录》记载,隋朝开皇年间,有个叫赵师雄的人游广东罗浮山。一日,天寒日暮,赵师雄喝醉了酒,便打算在松林间的酒肆旁舍休息一会儿。小酒馆走出来一位淡妆素服的美人接待赵师雄,于是赵师雄便和这个美人在酒馆中饮酒交谈。天色渐渐变黑,残雪未消,月色微明。赵师雄非常开心,和这个美女聊得很尽兴,说话间,总觉有股芳香的味道萦绕。这个女人语言极其优雅,两人欢饮数杯。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绿衣服的童子,笑歌戏舞,也是非常好看。赵师雄喝得有些多了,便昏昏沉沉睡着了,期间总觉得寒风阵阵吹,非常冷。过了很久,东方发白之时醒来,赵师雄发现自己睡在了大梅花树下,梅花树上有只翠鸟在叽叽喳喳地叫,月亮已落,横斜。于是在后世文学中,文人便常用“罗浮”“罗浮客”“罗浮美人”“罗浮梦”“罗浮魂”等吟咏梅花。也常用“罗浮客”“罗浮美人”来代指“梅花仙子”。)
结尾则寄兴深微,“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作者畅想刘大人到达连州后,可以晴耕雨读,这种悠闲的生活场景,也好像充满了隐居的乐趣。
殷尧藩的这首七律情感真挚,表达流畅,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份关怀和温馨。诗人明知刘禹锡此次被贬心中必然悲愤,前路也将更加曲折,为了不让对方过度伤心,他才只字不提自己的伤感和惆怅,反而想象出很多绚烂美景,又描绘了一些美好事物,希望老刘可以开心,也委婉地祝福他工作顺利,心情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