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庐西酒徒
庐西酒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61,379
  • 关注人气:4,2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比与反衬

(2022-05-11 14:36:11)
分类: 教辅
两者区别:一般说来,对比的两种事物并无主次之分,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而反衬,两者主次分明,地位是不对等的,次要事物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的,使被陪衬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这是对比和反衬的主要区别。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是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诗人通过两种人的对比,意味深长地表现了对这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反衬,它属于衬托中的一种,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反或相对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比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其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就运用了“反衬”手法,诗的前三句围绕一个“静”字落笔,此句写动,写声,反衬其环境的寂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也是这个效果。还有比如2010年江苏卷小说阅读《溜索》就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以及“我”的“战战兢兢”,就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要说明的是,广义的对比就是作比较的意思,而两种事物要形成反衬,就得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因此在具体的运用中,好多时候对“反衬”与“对比”区分又不是十分严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